鱼油虽然有着一些营养成分,但如果鱼油里的油脂发生了变质或原料不安全,就有可能变成健康杀手。 那么,市售鱼油哪一款更新鲜、更安全呢?
2016年6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善存、 自然之宝、安利纽崔莱、澳 佳宝、汤臣倍健、Swisse、 康恩贝和健安喜等8品牌鱼油,对比 测试其油脂的 过氧化值、酸价、汞、多氯联苯以及鱼油胶囊外壳的重金属 铬等安全指标。此外,本刊还制作小实验对鱼油的类型进行鉴别。
测试结果显示,8款鱼油产品中仅有康恩贝为乙酯型,或经过人工改性,产品不够天然;自然之宝和健安喜的过氧化值超标,或已酸败,产品不够新鲜;澳佳宝的铬含量超标,长期服用将有 致癌的风险。
甘油酯型鱼油更天然
鱼油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甘油酯型和乙酯型。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来说,甘油酯型是鱼油的天然结构,乙酯型是人工分子改性而得到的。类型的差异对于EPA和DHA的含量没有影响,但可能会影响到它们的代谢吸收方式。此外,鱼油乙酯化可以提高欧米伽-3的含量,但吸收率会较低。”食品安全学博士云无心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网上有流言称“能溶解泡沫的鱼油才是好的鱼油”,并强调说既然鱼油能溶解泡沫,必然能溶解血脂。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不可靠的。
泡沫的成分是聚苯乙烯,能够被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溶解。天然型的甘油酯型鱼油是不能溶解泡沫的;而乙酯型鱼油由于经过人工改性,其结构与泡沫的相似,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所以能够溶解泡沫。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高纯度的乙酯型鱼油才能溶解油脂泡沫。
而本刊此次送检的鱼油产品的外包装上,均无类型的标示。国家一级营养师焦通表示,国家标准并不强制标注,消费者在购买时也难以区分。
对此,《消费者报道》进行小实验来帮助消费者区分上述8品牌鱼油的类型情况。
在《GB 28404-2012保健食品》中规定, 将样品与无水乙醇混合后,如果油样不溶于乙醇且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则判断此产品为脂肪酸甘油酯型油类制品;若静置后,看不见油状液滴,溶解完全且溶液清澈透明,可判断此产品为乙酯型油类制品。
实验结果显示,康恩贝属于乙酯型鱼油,由人工改性而成;其它7款鱼油均是甘油酯型,天然程度较高。(如图4
自然之宝、健安喜过氧化值超标,产品或已酸败!
天然的鱼油备受推崇,新鲜的油脂也必不可少。
“过氧化值和酸价是衡量鱼油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它们的含量越低说明鱼油越新鲜。如果过氧化值超标,则鱼油的氧化比较严重,或已酸败。”云无心表示。
根据水产行业标准《SC/T 3503-2000(多烯鱼油制品》中的要求,甘油酯型过氧化值≤5 mmol/kg、酸价≤1.0 mg/g;乙酯型过氧化值≤ 7.5 mmol/kg、酸价≤1.0 mg/g。
本刊检测结果显示,8品牌鱼油产品的酸价均在标准要求范围之内;但自然之宝和健安喜的过氧化值分别为6.55 mmol/kg和5.6 mmol/kg,均超过标准值。(图5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卞华伟表示,如果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鱼油,虽不会有生命危险,但还是不建议消费者食用。
澳佳宝鱼油胶囊的铬超标
鱼油胶囊外壳的来源一般是明胶,但有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逐利润,会使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或药用胶囊,因此“毒胶囊”的事件屡有发生。
在本刊的调查问卷中,63%的消费者担心鱼油的生产原料差,如鱼油来自劣质色拉油、鱼油胶囊来自皮质下脚料等。
“铬化合物是一种致癌物质,如若使用劣质原料生产的胶囊一般铬含量都比较高,长期服用危害颇大。”焦通说。
此外,云无心亦表示,“铬超标说明制造将囊使用的原料不合格。六价铬是一种有害污染物,摄入量越低越好。胶囊中的这些铬**量并不大,但这是人们可以通过合格产品避免摄入,所以铬超标的胶囊也是不该接受的。”
本刊检测结果显示,共有3款鱼油产品检出铬成分,其中澳佳宝鱼油的铬含量为2.7 mg/kg,超过了《中国药典》和《GB 6783-2013 明胶》2.0 mg/kg的要求。(图6
8品牌鱼油均未检出多氯联苯和汞
多氯联苯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具有致癌性,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
美国市场上就曾出现某些品牌的鱼油多氯联苯超标,英国食品安全局也曾对市场上的鱼油产品进行检测并发现多氯联苯超标。
而汞在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容易富集在鱼的体内,若海洋受到污染则鱼体内的汞含量会大大提高。而汞容易在人体器官中积累,导致慢性中毒。
不过,本刊此次检测结果显示,多氯联苯(检出限为<0.5ug/kg和汞(检出限为<0.010 mg/kg均未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