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8月3日讯 据国家 食品药品 监督 管理总局官网昨日消息,7月,湖北省共完成 食品安全监督 抽检33大类食品6688批次,分别按照相关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产品明示 标准等进行检验,共发现不合格样品219批次,总体发现样品不合格率为3.27%。检出问题的食品有18大类,分别为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 冷冻饮品、薯类和膨化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率较高的食品类别有冷冻饮品(25.0%、酒类(16.0%、餐饮食品(14.9%、蜂产品(13.3%、方便食品(6.90%等。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81批次、其他微生物不合格(69批次、其他污染物超标(27批次、品质指标不合格(18批次、金属污染物超标(10批次、兽药残留(6批次、检出非食用物质(4批次、检出禁用农药(2批次、茶叶中检出蔗糖含量较高(2批次、标签标识不规范(1批次。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有防止变质、改善感官、保持营养、方便加工等作用,超过标准范围和使用量添加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本月抽检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仍是发现的主要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36.8%。问题较为突出的是酒类中甜味剂超标,糕点中防腐剂、甜味剂超标,薯片中铝残留量超标等。原因主要有:为了过度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违反规定使用防腐剂;为增加产品口感,违规使用甜味剂;为改善产品感官,违规使用含铝膨松剂;也存在因误读食品安全标准、工艺水平不精等原因造成不合格的情况。
微生物指标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本月抽检的其他微生物问题突出,占不合格总数的31.4%。其他微生物主要是餐饮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也有个别饮用水、方便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消毒餐饮具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主要是有些消毒单位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自律意识差,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也有部分单位消毒产品需经检验合格后出厂的制度得不到落实。
其他污染物主要是散装白酒中氰化物超标、食用油中苯并[a]芘超标以及餐饮具中检出烷基(苯磺酸钠,占不合格总数的12.3%。散装白酒多属小作坊酿造,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氰化物含量超标的木薯食用酒精或以木薯作为原料生产产品;食用油中苯并[a]芘超标一方面可能原料受到污染,另一方面烘炒过程中温度过高、时间控制不当,有机物在高温生产环节裂解产生而导致苯并[a]芘超标;烷基(苯磺酸钠是洗洁精的主要成分,被检出证明餐饮具洗涤过程中未完全冲洗干净。
非食用物质是1批次配制酒中检出非法添加药物西地那非和他达那非,3批次调味料中检出罗丹明B。罗丹明B是一种化学染料,属于不得在食品中使用的非食用物质,摄取、吸入以及皮肤接触该物质均会造成急性和慢性的中毒伤害。西地那非作为“伟哥”的主要成分,主要用来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他达那非亦具有类似功能,但过度食用后可能出现头痛、眼花、昏晕、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酒类中严禁添加该类药物。
此外,本月抽检食品品质指标不合格主要是酒类中酒精度、总酸等达不到要求、食用油中过氧化值超标、蛋白饮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等;金属元素污染不合格主要是茶叶中稀土含量超标,也有个别铅含量超标;检出兽药残留为甲硝唑、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检出禁用农药为克百威、甲胺磷;另有1批次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2批次茶叶中检出蔗糖含量较高。
针对以上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省局已督促有关市州局责成食品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找问题原因、排查风险因素,并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