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发布《中国奶业白皮书(2015》

百检网 2021-11-15
  近日,中荷 奶业发展中心在“第七届 中国奶业大会暨2016中国奶业展览会”上发布了《中国奶业白皮书(2015》,这是中心继2014年6月于西安奶业大会上首次公开发布白皮书之后的又一次行业权威发布。该白皮书的编撰汇集了中荷两国权威专家资源,不仅为国内奶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同时也成为指导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进一步制定未来工作计划的科学与理论依据。
 
  2015版中国奶业白皮书主要围绕中国奶业产业链的整体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中国乳制品加工业的布局,以及对中国乳品消费市场的变化分析等。

  关键词一:“规模化养殖”、“种养结合”
 
  “这些年,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2014年,散养户占到40%,养殖小区占到30%,规模化牧场占到30%。2015年,该数据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散养户下降到25%,而在2008年,该比例高达60%以上。此外,养殖小区的份额也有所下降,而规模化牧场的比例却在持续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年,散养户比例将大幅减少,养殖小区将降到百分之十几。”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在讲解白皮书时,提出“规模化”是未来奶牛养殖的重要方向。
 
  根据白皮书引用的农业部数据显示,100头奶牛以上的规模养殖(包括小区比例自2006年开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该数据为41.07%,2014年超过45%,2015年达到49%。(如图1

  图1:100头以上规模存栏比例 (数据来源:农业部
 
  随着散户加速退出市场以及养殖小区的逐渐转型,规模化家庭牧场和现代化牧场将成为未来的养殖主体。
 
  然而,在奶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奶牛选育选配、饲料转化效率改善,奶牛福利与舒适度、粪污处理技术和牧场经济管理与运营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目前中国无论大规模养殖场还是小规模养殖户,很多都是“种养分离”,尤其是在以“千头牧场、万头牧场”为主打的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奶牛养殖的成本和环保压力凸显。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种养结合”是发展现代奶业的一条重要规律。通过实施“种养结合”,牧场可实现优质粗饲料的基本自给,动物福利改善和粪污还田利用,这样能达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鲜乳质量和减轻环境污染等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2013年,国务院正式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推广经济、高效的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同时,政府还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草牧业发展、苜蓿和玉米青贮生产的扶持政策,促使大型企业在建造牧场时环保意识和资源循环利用意识明显加强,更注重对“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应用。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促进中荷双方在奶业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即陆续投入科研力量,联合中荷专家在奶牛长寿性、饲喂效率和方式、规模化牧场经济模型分析、土地资源*大化利用、牧场粪污处理利用等领域开展多项专项研究,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种养结合”生态友好的奶牛养殖模式,以期实现奶业发展的“环境和谐”。
 
  关键词二:原料奶品质、奶业振兴
 
  与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和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相对应的是,原料奶品质的不断提高。
 
  据来自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220家示范规模牧场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示范牧场生产的原料奶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达到3.83%和3.15%,比2010年提高了3.0%和1.3%,细菌数和体细胞数分别为17.3万个/ml和29.4万个/ml,比2010年降低63.5%和23.6%。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也在2014年对全国13个省市的205个奶牛牧场,共计24.4万头奶牛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包括牛场基本信息、饲喂管理、饲草使用、畜舍条件和原料奶生产条件等做了全方位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数据显示,牧场平均奶牛存栏1202头,产奶牛存栏687头。每头产奶牛每天产奶25.41kg(校正值,干物质采食量20.10kg,日粮成本为55.35元,饲喂效率达1.27。原料奶牛奶乳脂率3.88%,乳蛋白率3.19%,体细胞数31.48万/ml,细菌数14.00万/ml。在原料奶卫生指标方面,参与调研的规模化牧场水平已趋近或超过欧美标准。(如图2

  图2:中荷奶业发展中心2014年调研数据
 
  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国内原料奶品质的总体上升,奶业振兴将不再是一句口号。
 
  关键词三: 低迷
 
  再来看看我国的乳品加工领域,纵观中国奶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到了2015 年,液态奶(如图3、干乳制品产量都恢复了增长,只有奶粉产量仍在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规模乳品企业共生产液态奶2,521.00万吨,同比增长4.72%;干乳制品261.53万吨,同比增长3.46%,其中奶粉141.95万吨,下降4.50%。

  图3:2000年至2015年中国液态奶年产量
 
  国内对奶粉产量的统计,包含了工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两类产品都受国际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奶粉产量仍在下降,并影响了干乳制品的增幅。从2008年至2015年中国奶粉年产量的统计数据中,我们看到,在经历了涨幅波动后,中国奶粉年产量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之后又有所下降,这些都归因于如下几个因素:一,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被进口产品抢去了大部分市场;二,工业奶粉直接受到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酸奶、乳饮料、饼干、烘焙等产品的生产部分使用了进口奶粉。(如图4
 

  图4:2008年至2015年中国奶粉年产量
 
  即使液态奶、干乳制品产量恢复增长,但乳品加工行业的盈利能力仍然在2015年显现了大幅下降的趋势。销售额增幅小于产量增幅,说明乳制品出厂价格下降,利润总额增幅也大幅缩小,表明乳品消费仍然低迷。
 
   关键词四:产业布局、国际合作
 
  为了摆脱低迷现状,振兴中国奶业,整个产业链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尝试变革。以乳制品加工业为例,重新产业布局成为重要战略举措,而产业布局与两大因素脱不开关系:原料容易获取、靠近主消费区。随着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面向全国布局,乳品加工业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即,向主消费区扩展。如,安徽省由于距离主要消费地区近,虽然原料奶产量较低,但液态奶产量较高,伊利、蒙牛在安徽都有加工厂,因此带动了安徽的乳品生产,2015 年液态奶产量88万吨,全国排名第11位。
 
  此外,随着乳品加工业布局的变化,主产省的奶源也输向外省加工。以内蒙古为例,2015 年牛奶产量803万吨,但液态奶产量仅有276万吨,干乳制品产量17万吨,除牧民自己消费一部分外,很多原奶被运向外省。
 
  同时,随着奶业发展的全球化竞争加剧,乳企间的国际合作也在逐渐增多,除了国外乳企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如恒天然收购贝因美18.8%的股份,更有中国乳企的海外投资,如光明食品集团收购以色列Tnuva77.7%股权完成交割,同时也有中国乳企频繁与国外科研学术机构就技术研发方面达成合作,如新希望乳业与新西兰皇家农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都为中国奶业搭建了深度国际化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五:恢复性增长,进口偏好
 
  作为奶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乳品消费在奶业产业链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版白皮书中,除了使用宏观统计数据对2013年之前的乳品消费总特征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更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大型超市提供的相关乳品销售数据及分析,以帮助读者认识近年来我国乳品消费市场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合作超市提供了自2007年11月至2015年12月以来共计9年、108 个月包括液态鲜奶、奶粉等所有产品的数据,其中涵括了产品类型、原售价、销售量、销售额、毛利润率等信息和指标。此外,2014年至2015年的数据还包括了冷藏发酵奶与冷藏调味奶销售数据。
 
  监测数据表明,包括液态奶与奶粉(折算成原奶在内的乳品总销量自2008年以来,先后经历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销量从快速下降到波动徘徊,一直到2014年再次触底后,虽整体波动但呈上升趋势,说明乳品消费需求已重新进入上行通道。截至2015年12月,月总销量移动均值升至29762公斤,比*低点提高48.6%。(如图5

 
  图5:所有乳制品折算成原奶后的销量变化
 
  与国产乳品在消费市场所经历的变化与波动不同,进口乳品未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并在此期间保持了基本稳定的发展,其后分别在2011年及2014年产生两次明显的提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7月进口乳品销量移动均值历史性地超过国产乳品,其销量占比的移动均值继续提高,并在当年12月达到55.2%。由此可见,以上所提到的乳品消费进入恢复性增长通道主要是因为进口产品的增长。
 
  《中国奶业白皮书(2015》通过宏观数据统计及来自实地、长期的监测及考察数据对整个产业链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梳理,力求为行业提供专业和及时的可借鉴信息。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