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王凤伟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去南方游玩,一饱眼福的同时也自然少不了一饱口福,
半个月前,省会的李先生和妻子决定趁儿子放暑假去南方沿海城市旅游。一家三口不仅一饱眼福,还一饱口福,生蚝、海螺、醉虾……面对琳琅满目的海鲜,全家人吃了个遍,尤其是11岁的儿子,海鲜吃了很多。可让李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回家十天后,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却发起烧来,吃了退烧药,三天后退烧了,但孩子厌食、倦怠、尿黄,家长以为“上火”了,于是就让孩子吃了点清热药。直到5天前的早晨,李先生和妻子意外地发现孩子脸色、眼睛格外发黄。于是,他们急忙带孩子来到市五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
市五院肝病专家苏国权说,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该病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如含有甲肝病毒的粪便污染水,而各种贝类如毛蚶、海螺等以过滤水吸取营养为生,在过滤水的过程中往往会将甲肝病毒聚集于体内,从而成为甲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方式。人们吃海鲜时为了突出一个鲜字,很多时候都是半生不熟地吃,或者有时会生吃,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将未被杀灭的甲肝病毒吃进体内,尤其孩子对甲肝免疫力低属于易感者。此外,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受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瓜果等也可引发甲型肝炎。
苏国权说,夏秋季节甲肝发病率较高。究其原因有两个,**夏秋季节雨水较多,特别是暴雨之后,含有患者粪便、唾液、呕吐物等物的雨水污染了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当人身体抵抗力低又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后,*易引起感染,并可能出现暴发流行。其次则是夏秋季节生食瓜果较多造成的食物传播。食用被污染的、未经蒸煮而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得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蛤蜊和毛蚶等。此种传播方式引起的甲肝流行潜伏期多比较短,且病情较重。
预防甲肝,苏国权的建议如下:加强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如避免生吃、半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