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农家自制”“
食品DIY多为熟人介绍
“我定期在网上买饼干给女儿吃。”市民王先生说,女儿从6个月大开始,经常湿疹。后来检查发现,鸡蛋、牛奶都是过敏源,而市面上很多饼干都含有这些物质。后来经朋友介绍,他在微信上找到了一家烘焙店,店主专门做针对过敏儿童的饼干、蛋糕。
王先生也曾询问过店主,得知他们并没有实体店,也没有注册登记过。但因可以为女儿量身定制可口饼干,也没出现什么问题,王先生并没有过多在意。
但是,部分市民已经在微信订购自制食品过程中栽过“跟斗”。
市民沈先生喜欢吃腊肉,在朋友圈里,沈先生看到了朋友推荐了亲戚的肉食店,便购买了4斤自制腊肠,每斤39元。
“起初两根味道还不错,吃到第三根的时候,沈先生感觉有点变味了,第四根味道跟前两根一样。”沈先生跟店主反馈,说有一根腊肠不新鲜。而对方认为腊肠没有坏,只是每个人的口感不一样。考虑到是熟人推荐,香肠已经开封,维权太麻烦。这事*后不了了之。
食品质量好坏全凭良心
据了解,现在网络上部分自制食品卖家,往往既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也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有的甚至没有营业执照,缺乏*基本的食品经营资质。
市民小徐非常喜欢牛轧糖,经过多次制作,小徐制作的牛轧糖受到亲朋好友的肯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在微信上晒出了自己的产品。让小徐意外的是,糖果风靡朋友圈,两个月销售了近1000枚。
像小徐这样的微商已经不少。陈女士在微信上卖蛋糕也卖得风生水起。经过两年的积累,现在陈女士已经把业务从个人扩展到公司,一些公司的茶歇、婚庆的甜品也会承接。
不过,小徐和陈女士都坦言,她们并没有领取营业执照,也没有餐饮许可证。在微信上卖快餐、糕点的多数都是这种情况,选材、制作也不受监管,全凭个人良心。
微信食安监管难度大
朋友圈里打着熟人牌,卖自制食品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在自制
市民王先生曾在微信上买过蛋糕,一家人吃蛋糕的时候,还有人顾虑,蛋糕的原料哪里来的?操作台干不干净?
跟微信销售自制食品不同,实体的餐饮店或者烘焙店成立需要达到很多条件,注册登记、领取餐饮许可证,厨房、经营场地都需要达到一定标准,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健康证,此外还要通过多部门的审批等等。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科工作人员表示,正规的食品实体店,都会通过审批获得《食品流通许可证》,会严格执行食品流通相关法规。而目前微信私厨美食的生产、经营场所通常位于住宅小区内,无对外展示的招牌或广告;部分卖家只提供约定地点提货,即便是购买者也不一定清楚生产场所在哪儿。因此,即使出现问题,违法行为的发现、取证、执法都存在难度。 记者 赵平平
■新闻延伸
谨慎购买微信自制食品
环翠区消协工作人员表示,市民通过微信消费,如果对方有营业执照,具有真实的公司名称、具体地址,维权相对容易。如果只是朋友之间的买卖,那就属于私人交易。目前,包括《消法》等在内的法规并不能约束微店的营销。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维权困难。
业内人士表示,利用微信、网店销售自制食品的店主,要加强自我监督,*重要的是要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需提高消费安全意识,注意保存交易过程中的凭证,比如:购货凭证、卖家真实的联系方式、交易记录等,万一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强监督与管理。记者 赵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