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54岁的老昆明人张阿姨总会揣着几块钱,到小区门口的菜市上买1块钱的
米线、5毛钱的韭菜,配上**秘制的炸酱,给自己和老伴一人来一碗小锅米线。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张阿姨每次买米线都会多一句嘴问问:“哪里产的,正不正规?”的确,在肯德基、麦当劳供应商爆出使用过期肉的当下,米线安全与否显然让离不开米线的昆明人也绷紧了神经。
昨日,我省公布了《2014云南省米线 生产加工环节 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整治的重点聚焦在不合格的 小作坊、小企业,以及 非法添加和滥用 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要求坚决取缔无证照“黑窝点”、“ 黑作坊”。
记者调查
部分小贩说不出米线从哪来
尽管每次张阿姨都会问一句米线的产地,可她几乎从未得到过明确的答案。
其实,部分小贩说不出米线来源,也情有可原。今年5月,省质监局副局长陈百炼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全省获证企业仅38家,消费者食用的米线大部分由小作坊生产加工,原料也都是些劣质米,大部分直接使用井水甚至更不卫生的水进行生产加工。而一些小作坊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及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这些都给米线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在本次行动中,我省明确要通过开展米线生产加工环节专项整治,规范米线生产秩序,将小作坊、小企业纳入 监管,并要求米线生产加工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严厉打击生产加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米线产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无证照生产加工米线等违法行为,促进米线行业健康发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行动聚焦
“飞行检查”直插生产现场
据了解,这次专项行动从今年5月拉开序幕,现在已经进入集中整治阶段,并将持续到11月底。方案中明确,不合格的米线生产小作坊、小企业都被列入这次行动的重点。
如何来查,会不会出现信息提前走漏、执法人员扑空的情况呢?方案中显然预设了这些隐忧——按照要求,在集中整治阶段,各食品监管部门要调集精兵强将整体协调联动,铲除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的行业“潜规则”,凡是有严重问题的必须停业整顿,凡是黑窝点的坚决取缔。相关部门还要以“飞行检查”,即:不打招呼、不提前通知、直插企业生产现场检查为主要方式,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并开展“零点行动”,同一时间对米线生产现场进行突击检查,抽取原浆和待出厂的成品进行检验。
*新进展
省食药监约谈15家米线企业
记者从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专项整治行动初期,省 食药监局已邀请全省具有代表性的15家获证米线生产企业负责人,及省卫生厅、省质监相关专家,召开了规范管理米线生产环节座谈会。
“目前正在督促企业进行自查自纠。”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要求本地获证米线生产企业严禁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并进一步增强法制、质量、责任等意识,为全省的米线生产企业树立示范榜样。”同时,在整治过程中,省食药监局还表示,要开展获证米线企业的重新审查,提高准入门槛。“对达不到条件要求的,该摘帽的摘帽,该整改的坚决整改,除劣扶优,帮扶有证企业规范化和标准化。”
长效监管
我省将出台办法监管小作坊
去年11月,《省政府关于云南省2013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被递交到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进行审议。记者注意到报告中提到的一个数字,6.5吨,这是2013年1月~10月我省行政执法部门查获有毒有害米线的数量。报告中,它们来自哪里、流向何方并未被提及,但这一数字却敲响了各职能部门的警钟。
省食品安全办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杨杰透露,今年,我省要在实施好国家出台和制订的多项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抓紧完善我省食品安全法规制度体系,尽快出台《云南省食品安全条例》、《云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确保我省的食品安全。
而方案中也提到,我省将制定《米线及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过程、原材料把关、执行产品标准、人员资质、储运条件、检测能力、质量管理制度和包装要求等项目和数值进行规范。同时,要求相关部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我省《米线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备案办法》,明确米线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管理方式、部门职责、生产规范要求、小作坊承担义务及禁止行为、发现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