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31日讯 曾经饱受媒体质疑的
5月30日上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就发泡餐具解禁一事表示,自今年5月1日国家解禁发泡餐具以来,"国家并未出台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执行标准,特别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产生的污染问题一直未解决".该协会还称,"
据了解,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还通过对现有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销售状态以及回收再利用等多个环节进行调查后,与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具进行比较发现,"不论是消费者的认知、市场的监管,还是废弃后回收再利用,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具都要优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该协会认为,"此前一次性发泡餐具之所以被放入淘汰目录,原因之一就是回收机制不成熟,但到现在,这个问题仍没有解决。而加强回收管理和再利用又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所以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善后"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此外,协会表示将组织资料申请要求国家发改委公开发泡餐具解禁政府决策的过程及信息依据等。
除发泡餐具解禁问题之外,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还在会上提出了纸碗、纸杯等产品使用再生纸、荧光纸等问题,再次提到方便面桶内外层包装安全问题,并认为方便面桶内外两层均应使用食品级纸,此外还特别对*外层的光油问题进行了发布。
针对方便面等食品外包装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此次发布会内容与之前有所不同,但属于老调重弹,且"漏洞百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标准清理技术组组长王竹天认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引用其观点时,断章取义,误读歪曲了他本人原来的观点。
此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董金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说法的确系误读,而且并不符合科学。据了解,《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只针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内层包装进行了相关规定,并未对外层包装等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有规定,也就是说并不能用这个标准来对外层包装做出要求。
回顾:"荧光门"事件牵出"身份问题"
据了解,2012年8月份,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曾发布信息称,多款方便面桶、奶茶杯等外层包装荧光性物质超标,该信息引起社会*大关注的同时,也使部分企业利益受影响。对此,湖南卫视还曾邀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一次性纸杯、方便面桶、奶茶杯等双层纸质包装外层确实存在荧光物,但荧光物不会在开水冲泡时渗透内层污染食品。
随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身份问题"频遭媒体质疑。中国经济网此前曾报道,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是在香港注册的社团,注册时间为2008年7月11日,董金狮为该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从民政部出具的证明信来看,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并未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此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未能查询到该协会的信息。
除此之外,当时业内均质疑,该协会没有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资质,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