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一季度
5月21日,广东省公布了已抽检出的31批次镉超标
"镉大米"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几年前,有关镉米的报道就已出现在大众视线内,但报道过后,如何治理却没有下文。一位湖南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官员的表态也许能说明相关部门的一些态度:大米重金属超标全国都有,湖南大米重金属超标也早已存在,但湖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过于炒作湖南大米镉超标之事,对农业经济影响很大。
因为担忧对农业经济影响太大而采取这样的应对态度,这才是"镉大米"事件*大的问题。
"镉大米"为何出现,究其原因,有几点值得注意。
**是重金属污染问题。譬如湖南出产的大米屡屡出事,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与湖南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历史形成的工业布局密切相关。湖南是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土壤中重金属本底值本来就比较高,加上湘江流域沿线集中了国家 "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布点的大型重点工业企业,特别是水污染严重的有色冶金、化工、矿山采选等行业占全省80%以上。
其次,农业投入品滥用、外源性污染、养殖业污染以及工业漂移物等因素也值得关注。不少化肥和农药其本身就含有重金属成分,它们会让土壤内有机质含量降低,破坏土壤的自我调节功能。
再加上相关部门对大多数被污染土壤的使用没有严格的约束,一些地区的农民可以在污染的土地上自由种植。另外,国家目前并没有关于土地重金属含量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治理到何种地步算达标、如何治理,都还在探讨中。
但"镉大米"的危害却不容忽视。镉可通过食物、水、空气、吸烟等途径进入人体。虽然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前提是几十年长期、较大量地吸收,但当镉在肾脏中累积到一定程度,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除了健康问题,"镉大米"的存在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着公众对信息捕捉能力越来越强,一旦出现问题根本无法掩盖,*终伤害的都是种植稻米的农民。据媒体报道,在湖南,农民们正发愁粮食的销路。湖南一家并不在黑名单中的米厂负责人表示,他们现在处于"躺枪"的状态,销路受到一些影响。
当务之急,需要各级、各地政府下定决心对"镉大米"进行治理。就算重金属污染后的土壤修复成本较高、耗时较多,但对于严重污染的土地,只有治理这一条路可走。对于未被污染的土地,政府要做好保护工作,不仅要停止相关企业排放重金属,还要引导农民使用生物技术增加产量,尽可能保证土壤不再受到进一步污染。
大米不同于其他食品,我们可以不吃生姜,不喝牛奶,不吃黄瓜,但不能不吃大米。大米安全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应下定决心,改善种植环境,改变传统的种植方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化道路。只有做到对消费者负责,对环境负责,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