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安徽省现有各类
两块烧饼就着一碗牛肉汤,很多人的早餐就这样搭配解决。一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吃,也大多来自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馆。不可否认,作为食品安全流通领域的重要环节,“小餐饮”在方便群众生活、解决就业、满足群众消费需求等方面功不可没。但“三小”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直是食品安全“重灾区”,经常曝出臭味香干、甲醛鸭血等安全事故。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高怀荃分析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小作坊和小摊贩广泛分布在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角落,生产经营环境差,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工艺落后,“多、小、散”状况较为突出;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很多不具备*起码的食品安全意识,没有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操作技能。甚至还有少数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意识较差,明知故犯。
强化监管“说来容易做来难”
每到课间操休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二中的十多名学生"监管员"就会佩戴好证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检查。不久前,记者跟随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在该中学了解到,这种学生参与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新模式已在明光市全面推行。“从材料到加工,我们都会带着学生检查一遍。检查结果以‘满意、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公布。”安徽省明光二中后勤部副主任戴庆汝介绍说,这一方面保证了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在周边小餐饮、小饭店用餐的安全隐患。
中学食堂可以让学生参与监管,但是,让更多的人参与监管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馆,并非易事。长期关注食品安全的安徽省人大代表翟培敏分析认为,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现实业态复杂,往往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甚至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难以作出明确、科学的划分。监管对象分类不明确,导致监管主体不明,因此*易产生执法过程中的“踢皮球”现象。“强化对小餐饮的食品安全监管,说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不止一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同志叹息。
对于“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乏力难题,部分人大代表提出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建议。“然而,如果设立较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将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而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终还是取缔不了;如果放松市场准入门槛,又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无法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