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2年4月19日16:20—17:50
地 点:北京友谊宾馆嘉宾楼2+3会议室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 中国科协调宣部
承办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协办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 中国科协网 中国数字科技馆
主 题:全球视野下的
邀请专家: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罗云波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Peter Ben Embarek,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
Geoffrey Campbell-Platt,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
Michael Doyle,美国佐治亚大学食品安全中心主任
主持人:
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任筑山,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全球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
参加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报、大众科技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北京科技报、新京报、京华时报、**财经日报、中国技术市场报、中国妇女报、科学导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广播网、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技传播》杂志社、《科技与生活》杂志社、《科技导报》杂志社、《科普研究》编辑部、中国科协网、人民网、中国网。
会议议程:
16:20-16:25 主持人开场介绍:胡小松,任筑山
16:25-16:35 全球食品安全事件回顾与思考 Peter Ben Embarek
16:35-16:45 食品安全:全球挑战和中国的努力 Geoffrey Campbell-Platt
16:45-16:50 还原食品安全的真相 陈君石
16:50-16:55 美国的食品安全面临挑战 Michael Doyle
16:55-17:00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孙宝国
17:00-17:05 风险沟通需基于科学基础
罗云波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17:05-17:50 提问与讨论
专家简介:
陈君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团成员、国际生命学会中国办事处主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兼任教授、中国毒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等。
为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1968-1976 年从事硒与克山病研究,获1984 年施瓦茨国际奖;1983-1993 年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展“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专著作为Cancer Res. 1992 年11 期封面,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1990-2000 年3 次开展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1994-1998 年主持茶叶防癌研究重点项目,人群干预研究达国际**水平。1998 年至今系统研究和推广NaFeEDTA 强化酱油预防贫血。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膳食、营养与慢性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食物强化、总膳食研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交流。
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香精制造新理念,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脂肪为主要原料的肉味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肉味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作为**完成人获1999 年和2000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 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0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罗云波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英国巴斯大学生物学院,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分别于英国巴斯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历任外办主任、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分党委书记。罗云波教授还担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园产品采后分会理事长、全国高等院校食品学院院长联谊会主席、《中国食品学报》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顾问,并参与中国
Peter K. Ben Embarek 博士
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与营养部官员
目前工作于世界卫生组织,主要负责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的网络工作(INFOSAN。以前在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办事处任职时,他的主要工作是为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与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相关的政策咨询服务。2001 年,他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瑞士的日内瓦加入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处理微生物方面的食品安全事件,他的工作包括国际范围的微生物风险评估。目前他正进行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公共健康风险的评估,如非典型性肺炎和禽流感。Ben Embarek 博士于1995 年开始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从事亚太地区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支持。1997 年,他加入罗马、意大利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部,从事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Ben Embarek 博士在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农业和兽医学院取得他的食品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和食品安全博士学位。
Geoffrey Campbell-Platt 教授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主席
英国食品科技学会会士,英国化学工业协会会员,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英国雷丁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名誉教授。
Geoffrey Campbell-Platt教授于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获得食品科学学士、博士学位。在担任英国雷丁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系主任之前,他曾就职于Marks & Spencer公司、加纳大学和英国利兹海德食品研究协会等机构。Geoffrey Campbell-Platt教授曾当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发酵食品、全球食品安全与控制等。凭借优秀工具书《世界发酵食品:词典及指南》,荣获图书馆协会McColvin奖章。创办了国际期刊《食品管理》并任主编,该期刊已出版了21卷。编辑了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Wiley-Blackwell出版的教材《食品科学与技术》。
Michael P. Doyle 博士
美国佐治亚大学食品安全中心主任
积*从事各类研究,包括食品安全和保障,与食品紧密相关行业的研究以及对涉及食品微生物安全政府机构和消费群体的研究。
Michael P. Doyle 博士任职于多个学术组织的食品安全委员会, 并且一直担任多个团体的科学顾问,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医学研究所、美国国家科学院- 国家研究理事会、北美国际生命科学会、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美国农业部、美国国防部以及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Michael P. Doyle 博士是美国微生物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国际食品保护协会、美国食品技术研究院的特别会员,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成员。
主持人任筑山: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下午好。
这是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和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承办的2012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一个非常特别的节目,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我是任筑山,从美国来,很高兴有机会跟中国农大的胡小松教授共同主持这个活动。 [16:18:19]
任筑山:
我个人从2006年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卸任以后就常来中国,为食品安全方面尽一点力量。我记得*初几次的演讲中,有一个题目,叫做《食品安全是谁的责任》。我说,政府机构和食品工业界肯定是有*大的责任。但是,学术界跟媒体界也有特殊和重大的责任。*后,每一个顾客也应该对食品安全有充分的了解,而且不能推卸自己对食品安全的责任。 [16:20:33]
任筑山:
这几年来,我提到了中国的食品从不安全事件发生以后的危机处理转向预防的途径,政府和食品工业界应该要有透明度,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工业界应该把食品安全放在它的生产成本里。 [16:20:36]
任筑山:
从我个人的观察,这些呼吁多多少少在国内产生了一点影响。从政府部门来说,尤其卫生部,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食品安全日益指向源头的情况下,农业部现在也开始对食品安全有相当的关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更证明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的决心。食品工业界,尤其是比较大的龙头企业都开始增强食品安全的措施。中国的学术界因为以往没有关于食品安全的课程和大型的研究计划,跟先进国家的水准还有一段距离。
可是,很多学校开始在这方面设置课程以及企业的培训班,所以也有相当的进展。只有媒体,因为我个人接触的不多,所以我有相当程度的担忧,尤其是很多新媒体,常常太快,而且非常激情地在没有科学求证之前就发表食品不安全的消息,常常引起人民的慌乱。我很希望这个活动是媒体真正关注食品安全的一个开始,以后学术界与媒体界也许可以共同为全民的食品安全作出努力。 [16:24:18]
任筑山:
我们今天的程序是这样的,先由胡小松教授和我介绍一下坐在这里的6位贵宾,他们每个人都会做一个自己在食品安全领域内的短暂发言,然后开放给各位听众自由发问。 [16:24:32]
主持人胡小松:
食品安全,我非常同意任教授的看法,是一个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也非常赞同任教授的另外一个说法,我们是一个刚刚起步和快速发展的产业。所以我想,简单的数字大概可以告诉我们,整个食品产业在过去的30年增加了128倍,1978年,中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全年只有473亿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的食品工业已经突破了6万亿总产值,2011年达到了7.8万亿,所以30年翻了100多倍。在这样一个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既代表着我们整个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符合我们改革开放30年公众的巨大需求,同时一定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我想,用这样两个宏观概括,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 [16:25:37]
任筑山:
**我介绍的贵宾是Peter Ben Embarek先生,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专家,他从一九八几年就来到中国。因为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我们特别邀请他作一个全球食品安全事件的回顾跟思考。 [16:26:51]
Peter Ben Embarek:
非常感谢。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兴看到今天下午有这么多人参加这个会议,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会给大家简要地回顾一下全球食品安全事件,让大家了解一下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与此同时也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国怎样和全球食品安全事件连接在一起。我们可以看看去年所发生的事件,去年到今年,发生了几件食品安全的事件,我给大家重点谈几个。 [16:27:39]
Peter Ben Embarek:
其中一个是去年在日本发生了巨大地震,出现了核泄漏事故。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对食品链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工厂都受到了影响,他们的运输和配送链都受到了影响,日本的整个食品产业供应链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有大量的食品被辐射同位素所污染。在农业区,这些食品都受到了影响,而这样的污染仍然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存在的,并且随着季节而发生变化。 [16:28:30]
Peter Ben Embarek:
有效的体系能够发挥作用,使受污染的食品远离市场。过去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产生了大量的恐慌,同时贸易国也作出了很多回应,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限制来自日本的产品。 [16:30:25]
Peter Ben Embarek:
大家可能还记得,在中国老百姓也非常恐慌,很多人都恐慌地去买盐,大家应该还记得吧?当时大家对日本地震的核泄漏事件造成的食品污染问题理解不够,主要是由于与大众沟通的渠道不顺畅,老百姓很恐慌,但并不直接了解对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看看另一个食品安全的事件,就是去年春天出现的海啸造成日本东海岸的摧毁。大家知道,地震和海啸造成了更大的影响,摧毁了很多人的家园,地震和海啸的影响高于福岛核泄漏的影响,但是福岛核泄漏的影响却涵盖了日本整个食品行业的供应链。 [16:34:09]
Peter Ben Embarek:
还有另外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德国去年发生的受大肠杆菌感染芽菜的事件,这是一个新的大肠杆菌的菌种,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菌种,这种大肠杆菌的菌种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新菌种。大家知道,在现在的食品供应当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菌种,造成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还有一点是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沟通发挥的作用。现在社会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给风险沟通带来了问题。政府当局要给大众提供明确的沟通信息比较难,因为现在社会媒体信息的传播要比政府当局传播的更快。此次大肠杆菌事件,至少在欧洲是非常严重的。 [16:35:36]
Peter Ben Embarek:
还有另外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美国,是去年9月份,主要是由于甜瓜当中含有单增李斯特菌。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这个事件是和一种非常独特的细菌结合在一起的,而这个细菌和新的食品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新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在过去,我们并不觉得甜瓜当中会存在这样的单增李斯特菌,这个事件也让我们知道,传统的病原体可能会在一些新型的食品当中存在,从而会造成新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因此,我们必须在理解方面持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我们要知道,这些危害和越来越多的食品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过去25年来在美国爆发的*大的李斯特菌事件。 [16:36:26]
Peter Ben Embarek:
和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有一系列食品安全的问题。有一个比较震惊的事件,大家可能会记得,盐酸克仑特罗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瘦肉精是不允许在动物当中使用的,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如此。但是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着瘦肉精的污染。其中一个食品安全的问题,就是尽管不允许在动物的生产和养殖当中使用瘦肉精,但是人们还是广泛地使用它来促进生猪养殖和其他动物的养殖,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生产商以及供应商都使用了瘦肉精。这从供应商方面是有很大利益需求的。 [16:38:57]
Peter Ben Embarek: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可以显示出我们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传统思考的问题。现在,公共卫生、动物卫生、农业,还有商业机构,这些组织一定要共同合作才可以,但是除了这些机构以外,我们也要解决供应链领域的问题。大家知道,现在社交媒体非常多,很多信息传播都不是农业部、卫生部还有商业部能够解决的,因此我们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更大范围、更多信息的传播,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解决这些非常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定要进行合作,要联合努力才可以。 [16:40:26]
Peter Ben Embarek: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往往并不把它认为是食品安全的问题,就是超重或者肥胖是由人们的饮食不健康造成的。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膳食结构,膳食结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食品安全的问题。屏幕上显示的是美国的数据(图,在其他国家也类似,我们可以看看老百姓了解的一些信息,他们知道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情况。这也是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需要做大量的投入,需要在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食品安全和食品品质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往往忘了膳食结构这个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和汽车,但是对自己的膳食结构却没有太多的注意。 [16:41:11]
Peter Ben Embarek:
接下来看看将来的发展,我们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安全,在任何国家食品风险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必须接受这种风险,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把风险降到*低,也可以预测未来的风险。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件,在中国和很多其他国家都出现了,即我们看到很多食品安全的事件并不是由自然造成的,或者是偶然造成的,而是人为故意掺假造成的,或者人们不知道这些人都在做些什么,这也和教育、公共宣传有关。 [16:41:48]
Peter Ben Embarek:
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各个国家都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应对的是数十万家食品生产企业,有数百万人参与到食品生产当中,我们怎么样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要在培训和教育方面做大量的投入才可以。 [16:43:14]
Peter Ben Embarek:
还有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我们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食用更多的蛋白质和肉类。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尤其是在新兴的经济体当中,对动物食品的消费越来越多,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东南亚肉类食品消费的上涨和世界其他地区消费的上涨,我们要关注动物蛋白质和动物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有一些新的疾病,比如猪流感、禽流感等等,这些新的疾病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很多疾病并不是直接和食品消费相关的,而是和我们生产动物食品的方式有关的。 [16:43:46]
Peter Ben Embarek: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过去几年当中发生的状况。中国做了很多工作,发展非常惊人,大家知道,中国有刚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也建立了一个协调机制,有不同的风险评估机构和标准制定机构一起合作。我们看到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工作发展如此之快,真的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在中国就出现了这样好的发展局面。 [16:44:51]
任筑山:
非常感谢peter。下面我介绍下一位贵宾,Geoffrey Campbell-Platt,现任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的主席。 [16:45:30]
Geoffrey Campbell-Platt:
谢谢主持人先生,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IUFoST国际食品联盟,我们是一家国际组织,涵盖70个国家,中国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成员国。我们集中关注三个领域,一个是食品安全,也是我们这里探讨的一个话题。第二个是教育,包括信息和举办世界会议。第三个领域是食品供应安全,当然这三个领域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安全的食品来确保食品的安全。我们也要进行整个食品链的控制,包括土壤、原材料、食品的配送体系、生产体系、服务体系,以及消费,要进行全供应链的控制。研究也包括一些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因是化学品,还有一些微生物,有一些化学品、寄生虫,也有一些有毒的物质,有些有毒物质是天然存在的,还有一些污染物。这里有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团队,在日内瓦工作,就是食源性疾病和流行病学工作组,工作组拥有全球的专家,他们可以了解食源性的疾病,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以便提高我们生产的品质,这都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的生活。 [16:48:15]
Geoffrey Campbell-Platt:
在美国,有美国的FDA和农业部,是控制和指导食品安全的。我来自欧洲,欧洲食品安全机构有27个成员国,每个成员国都有不同的系统,但是我们赞同要建立这样一个共同的机构,它的主要责任就是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因为当出现食品问题的时候,有一些食品问题要比其他问题更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这个机构可以召集专家来给政府官员提供建议,同时给大众提供一些资讯。 [16:48:48]
Geoffrey Campbell-Platt:
中国在2009年出台了《食品安全法》,日本在2003年出台了《食品安全法》,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基于风险评估的考虑。我们每两年都会举办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在2008年10月,在上海举办。后来我们在2009年来到北京,受到了卫生部部长的接见,我们还举办了一系列食品安全论坛,我们举办这样的食品安全论坛,目的就是为了让政府官员、专家、科学家一起讨论,我们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我们这里的成员都是工作组成员,我们一起讨论,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来到中国的原因。 [16:50:40]
Geoffrey Campbell-Platt:
在中国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这个机构可以就很多重要问题提供建议。中国也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这是一个非常高端的委员会。同时还有各个部委给老百姓和大众提供信息,但消费者在信息和资讯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因此,对国际食品科技联盟来说,主要的使命就是为了强化全球食品科技的发展。 [16:51:07]
胡小松:
刚才有两位美国专家分享了从全球视野下看食品安全和管理控制食品安全的看法。下面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院士来作介绍。 [16:51:41]
陈君石:
今天是科学家和媒体的面对面,所以我想就讲一个问题。从科学家来讲,我们的感受是2009年6月实施了新的《食品安全法》以后,我们中国的整个食品安全状况发生了长足的进步,比如说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要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体系,现在已经正在展开,监测已经连续两年覆盖了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去年又取得了80万个数据,发现了很多问题。根据我们的需要,风险评估制定了完善的计划,并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来进行一项一项的风险评估。比如含铝添加剂,到底中国人每人每天吃了多少,有没有统计。
反式脂肪酸,被夸张为危害大的不得了的毒药,它到底对健康有没有什么危害?政府加大了对非法添加物、瘦肉精等等的监管,应该说是取得了重要成效。然而,这些从科学家的角度被认为是长足进步的措施,在消费者的感知中却没有感觉。消费者的感知是什么呢?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不但没有减少,比起前两年半以来还越来越多,因为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消费者所知道的食品安全的信息,应该说99.9999%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媒体,包括网络。 [16:54:24]
陈君石:
为什么两者有这么大的反差?我觉得这是一个信息的缺失。也就是说,所掌握的信息不一样。我觉得,消费者之所以觉得问题没有减少,起码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费者要求零风险,而实际上,正如刚才前面Peter Ben Embarek所讲,中国现在的状况,有这么多的农民和这么多的企业在分散生产,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在所难免。消费者把我们现在面临的无数的假冒伪劣的食品等同于不安全食品,实际上我们没有那么多不安全的食品,但是确实有一些假冒伪劣,但其中绝大部分对消费者健康并不构成危害。 [16:55:36]
陈君石:
第三,消费者现在要求高了,维权意识有所改善,这是好现象,本来不觉得是问题的,现在是问题了。第四,政府加强了监管,有很多问题应该说是政府主动发现的。我们食品安全办公室的于军副司长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里讲过,大概有60%的食品安全的报道是政府主动发现的,当然也有媒体发现的。 [16:56:15]
陈君石:
*后,为什么消费者还是感觉到问题越来越多?因为消费者所得到的一些食品安全的信息不科学、不准确,误导性很强。 [16:57:20]
任筑山:
谢谢陈院士,我*后也讲到了一点,对于媒体,希望是越来越有改进。下面介绍的是第三位外宾,Michael Doyle博士,今天他可以说是全美食品安全*权威的一位教授,而且美国媒体CNN在发布任何跟食品安全事件有关的消息之前都会先打电话给他,征求他的意见,得到比较科学的根据。Michael Doyle,你能不能讲一下在美国的情况? [16:58:07]
Michael Doyle:
谢谢,我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样一个活动。美国也有自己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来说有关食品安全的*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进口食品,来自于别的国家的食品,我们从别的国家的进口食品量现在越来越大。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在美国消费的85%的水产品都来自其他国家,其中很多一部分来自中国,比如虾等等。在美国,大约消费5亿吨三文鱼,11亿吨虾,这些水产品是从很多国家引进的,其中也包括中国。有很多水产品有很多的抗生素,可以解决鱼的疾病问题,但是也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免疫系统,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有美国的大蒜,在美国大约有50%的大蒜都是中国进口的,还有大约60%的苹果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还有很多水果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所以中国在食品方面是美国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 [17:01:49]
Michael Doyle: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我们的监管,我们要监管食源性疾病。 [17:02:56]
Michael Doyle:
关于食品安全,比如我对CNN还有一些新闻媒体、社交媒体讲,媒体人员一定要到科学家那拿到**手的新闻或资料,我们需要让不懂得科学知识的人更好地了解这些科学知识,跟科学家交谈之后,科学家也应该很好地跟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我们提供一些相关的培训,让大家更好地对情况进行了解。比如涉及到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看到社交媒体的发展特别快,到现在为止,有很多社交媒体上传播的不是很科学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一个例子就是食品添加剂,有一些食品添加剂特别重要,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但是在一些社交媒体或者微博上,有很多相关的错误信息在进行传播,我们要知道的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相关的添加剂去除的话,它确实会影响到这个食品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安全。 [17:04:21]
Michael Doyle:
可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添加剂的话,可能这些食品在货架上很快就会长毛、发霉了,因为这里面有一些比较有害的微生物。 [17:04:31]
胡小松:
下一位是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请您介绍一下。 [17:04:38]
孙宝国:
我非常感谢刚才Michael Doyle教授在讲话当中提到了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我本人是搞食品添加剂的,现在在我们国家,不管是公众、媒体,还是政府,对食品添加剂都非常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重视的结果,是我们很多公众对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反感,越来越害怕。 [17:05:23]
孙宝国:
实际来讲,我们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就在我们身边,很多人希望自己不食用食品添加剂,但只要是在现代社会当中生活的人,谁都做不到。举一个例子,我们喝苏打水,苏打水的小苏打就是碳酸氢纳,就是食品添加剂,在苏打水里它是酸度调节剂,如果用在馒头、用在油条当中就是蓬松剂。我们喝啤酒,二氧化碳就是防腐剂。我们喝可乐,前一阵炒作的比较厉害,可乐当中有焦糖色,焦糖色就是调色剂,这就是食品添加剂。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话,开门几件事:油盐酱醋,油盐酱醋里都有食品添加剂。所以,我们有的食品专家告诉公众,你在家里自己做饭就不用吃食品添加剂了。这根本做不到,因为油盐酱醋里都有,大米、白面里面也都有,你能做到不吃食品添加剂吗?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这是我想讲的**点。 [17:06:13]
孙宝国:
第二,尽管我们有一句话,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但是食品添加剂决不是食品工业的产物,我们中国的卤水点豆腐,点了上千年,其实也是利用了食品添加剂中的食品凝固剂。我们传说包子、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如果是诸葛亮发明的,到现在是1800多年,要发馒头、发包子的话,要用小苏打,现在泡打粉其实就是。正如刚才陈君石院士讲的,迄今为止,我们中国出现的重大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因为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但是非常遗憾,食品添加剂成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 [17:10:19]
孙宝国:
包括搞食品添加剂的人,有很多时候也感觉到不是很光彩,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很多人把非法添加物当成了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也好,苏丹红也好,包括瘦肉精也好,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明令禁止不准添加到食品中的,是违法添加,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 [17:10:38]
孙宝国:
第五,即便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不能随便使用,你不能超范围,不能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个典型案例,就是去年染色馒头当中的柠檬黄,没有允许在馒头当中使用,你就不能用。第六,食品添加剂在我们国家现在允许使用的品种只有2300多种,加上营养强化剂的200多种是2500多种,但国外的品种要比我们多得多,全世界*保守也在1万种以上,但即便是国外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们国家如果没有经过批准的话,也不允许使用。 [17:11:14]
孙宝国:
*后一个,食品添加剂的国家允许不是一成不变的,去年我们已经在面粉当中不允许使用增白剂了,*近卫生部又公布了就要停止使用的38种食品添加剂,征求社会意见,准备停止使用并不是因为这些食品添加剂出了食品安全问题,是因为没有必要了。另外一种可能,也是我们有新的食品添加剂,有更好的食品添加剂能够替代它。食品添加剂有高档的、中档的,也有低档的,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我们作为食品添加剂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研究好的食品添加剂,研究高档的、先进的食品添加剂为食品工业服务,让消费者放心。 [17:12:43]
胡小松:
谢谢孙院士。今天主题发言的*后一位就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 [17:12:58]
罗云波:
非常高兴参加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科学家跟媒体的沟通。刚才各位专家谈的一些观点我非常赞同,而且谈到了很多都是基于科学的食品安全的知识。为什么我们现在对食品安全如此关注,而对我们的食品安全状况又如此担心?给我的感觉,在我们今天所处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一个风声鹤唳,非常危害的状态。事实真是如此吗?刚才各位专家谈了自己的观点,这里面谈到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科学知识的缺乏。科学知识的缺乏,*重要的就是我们没有及时或者有效地把科学知识跟广大的消费者进行沟通。要建立科学家跟广大消费者的沟通,媒体显然是中间的一个桥梁。**,媒体对于正确掌握食品安全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7:13:51]
罗云波:
常常有人来问我,说罗教授你平常都吃什么?我们跟你一起吃,肯定靠谱、保险。我说我什么都吃,我没觉得很危险啊,没觉得什么都不可以吃啊。这是因为各自掌握的信息不一样。现在我们讲,交流、沟通一定要科学,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说法,实际上都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不科学的。作为媒体来说,我觉得*主要的是对任何一个问题**问一个为什么。刚才我特别注意到任部长说,美国CNN要报道一条消息的时候,要问问Michael Doyle教授这条信息是不是靠谱。我也看到目前我们一些食品安全的信息,有些报道出来的让人啼笑皆非,感到很可笑。怎样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要建立正确沟通的渠道,另外就是讲科学,用科学的声音和科学的知识来告诉我们的消费者,这不仅能够使我们食品工业健康发展,而且也能够使我们这个社会健康发展,同时*终促进食品工业的进步和食品安全的提高。谢谢。 [17:14:39]
任筑山:
谢谢6位贵宾的发言,尤其到后来,越来越接近我们的题目,怎么样让媒体和学术界的专家们可以有沟通。Michael Doyle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但是他也讲了一句话,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就是科学家也要学习怎样跟媒体讲话。 [17:15:11]
任筑山:
在国外,培养某些教授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特别的培训,要用特别短的时间,不能讲得特别复杂,要简短、简单,让媒体能听懂。而媒体在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上,也要下一点功夫,这样才可以互相沟通。 [17:20:33]
任筑山:
下面开始请各位媒体提问题。 [17:22:06]
新华社记者:
我想请教Peter Ben Embarek教授,在美国如果有人用瘦肉精养殖生猪的话,美国的法官会给他怎样的刑罚和惩罚? [17:22:17]
任筑山:
我想这个问题Michael Doyle回答比较好一些。 [17:22:26]
Michael Doyle:
如果用了,就是非法的,这个农民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惩罚应该是有法律诉讼,诉讼当中如果有人生病了,可能就会指控农民和加工商,如果加工商是故意利用瘦肉精,就不允许这些加工商再进行销售,政府会让它破产,不能再从业。 [17:23:59]
Michael Doyle:
关于刑罚,负责公司的CEO可能会入狱,但是主要取决于一些具体的情况。 [17:24:09]
罗云波:
我补充一点,瘦肉精是一类物质,它包括三个东西,一个是盐酸克伦特罗,一个是莱克多巴胺,还有一个是硫酸沙丁胺醇。对于盐酸克仑特罗,是各个国家都明令禁止不允许用的,而在美国,莱克多巴胺是可以用的,但在中国是零容忍,对于刚才这三种物质都是零容忍,都是不能用的。 [17:24:38]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罗云波教授,刚才您讲到要建立一个媒体与科学家的沟通机制,我们如何建立?第二个问题,刚才很多专家讲了,媒体报道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准确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困惑,比如说遇到重大事件,采访很多专家,很多专家都不愿意说话,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17:25:58]
罗云波:
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建立科学家和媒体的沟通,不是**两天的事情,应该在国家主导下的制度化下循序渐进,而不是等到事件发生以后再进行交流,而在平常传播的过程中,科学家对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通过媒体进行传播,应该是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如果有了这套机制,有了这种习惯,那么所有的媒体在遇到食品安全事件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科学的思考。现在的确有很多专家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不愿意出来说话,这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群情激愤的时候,如果出来一种所谓理性的声音,或者自己的观点,很可能被“拍板砖”,所以科学家不愿意,他觉得我何苦呢?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我本来说了一句很科学的话,结果被骂成过街老鼠,他觉得没有必要。 [17:27:16]
罗云波:
第二,科学家也不是对任何一个事情就马上能够得出结论,因为有些东西他必须通过思考,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而且在事实不清楚的时候,盲目表态有违科学家、学者的原则。比如有些媒体给我打电话,“罗教授,我听说有人怎么怎么做”,我说你先搞清楚再说,不要听说,因为“听说”我就无从判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消息,用的什么东西,剂量是多少,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在哪个地方等等,搞清楚这些以后再来问我。如果我那时候就说这是肯定不行的,这样讲是有问题的,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有媒体说,罗云波教授说这样做怎样怎样,影响会很大。在科学与普通百姓进行对话的时候,往往科学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环境,因为科学家不会把一个事情说得非常**,总是要有利弊两个方面作出判断,这个判断是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考虑接受或者不接受,而消费者喜欢听是或者不是,这就造成了“科学家不作为”的现象,有些人说科学家模棱两可,说了半天不知所云。刚才任部长说得很对,科学家也需要进行培训,怎样把想传递的东西以*简单的、消费者*能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 [17:28:39]
Peter Ben Embarek:
我补充两句。科学家和媒体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在中国如此,在世界也是如此,这两个领域讲不同的语言。因此,往往对科学家来说,和媒体进行沟通是比较难的,有时候记者也不愿意问一些科学家的看法,尤其是记者工作非常紧张,他们会担心这些科学家会给他们做长篇大论的发言,而不是直接提供科学的回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科学家没有接受到很好的沟通培训,他们有时候无法提供直接明了的回答,可能会详细地解释,会把所有背后的科学知识都讲了,然后再给你回答。当出现危机的时候,沟通就更困难。但是不能只是在危机出现之后才进行沟通,我们必须在没有出现危机的时候就进行科学家和记者之间的沟通,必须定期促进科学家和记者之间进行沟通,科学家应该在平常的时候就给记者解释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非常复杂的问题。 [17:29:43]
任筑山:
在美国,尤其是医学方面的知识,常常报纸上**到晚看到的都是引用一个杂志,我有一次去查了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会去引用这个杂志,我发现那个杂志很有意思,他请了一些人,把发表的很重要的文章重写,有的只有一段,有的两段,有的一页,每个礼拜就寄一份给所有的媒体。所以,媒体遇到那个问题的时候,这两段内容,至少在报道的时候就会有根据。这是我讲的一个例子,当然也有其他的方式。 [17:30:26]
任筑山:
我有一个感觉,因为我以前也干过这个事情,罗院长你有没有可能考虑抽一个时间请这个媒体到你的学院里参观,然后跟你*好的几个教授,就他们到底专业在什么方面,给媒体稍微介绍一下,就花几个小时的时间。这样记者们至少就可以晓得有问题来了应该打电话去找谁。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媒体比较多,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至于你怎样训练科学家跟媒体的交往,就找一个学媒体的教授来给你的教授们上一课,讲讲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在什么地方。我想,这些都要慢慢来,讲是很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17:31:50]
新京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孙宝国院士,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近大家都很关注明胶,我也普及了一下知识,明胶分为工业明胶和食品明胶,包括果冻和一些糖品都是用的明胶。您能不能就明胶详细地为公众介绍一下,它到底有什么危害,或者它的添加有什么界限? [17:32:11]
孙宝国:
食品添加剂这个领域里,也不是每个专家都能回答所有的问题。如果牵涉到食品香料、食品香精,我是非常有底气,但是如果你提到其他的食品添加剂,如果我没研发过、没研究过,我就不可能立即给一个准确的答复来。科学家给出答复是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他要不了解就不能随便讲。你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我们国家的食用明胶应该说品种很多,所有允许使用的食用明胶都没有问题,至于说如果有人不使用食用明胶,而使用工业明胶,那就属于违法行为了。 [17:34:07]
胡小松:
一定要记住,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是两件事情。孙院士的意思是,如果是食用明胶,没有问题。如果是工业明胶,不管有问题还是没问题,他是违法了。 [17:34:1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食品监管方面的。刚才陈院士提到,中国大概有60%左右的食品安全事件是由监管部门**发现的,但是也有40%左右是由媒体先发现的。现在在公众中的印象,我们对那60%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事件都是由媒体先发现的,比如这次的“毒胶囊”事件,中国虽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是不是在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今后需要怎样来进一步弥补? [17:34:46]
任筑山:
事实上,监管不可能去检查所有可能产生危害的东西,没有这种可能性。不然的话,一样东西要经过2000多个检验,你买都买不起了。我个人的感觉,中国在监管方面的进步是惊人的,跟别人比可以说是惊人的,已经相当不错。 [17:35:15]
陈君石:
**我建议你看一下CCTV-1我说的那个节目,我介绍的60%是国家食品安全办公室于军副司长讲的一个数字,不是说60%是政府发现的,剩下40%是媒体的,我没有那么说。我觉得这不是关键,也没有必要说谁发现得多,谁发现得少,这没有意义。我理解你的真正问题是难道政府监管没有漏洞吗?这才是你真正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概念方面的问题。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这就是刚才任部长讲的,我们现在有2亿多的农户在生产所有我们吃的和加工用的,鸡、鸭、鱼、肉、蛋、奶、粮、蔬菜、水果,我们需要多少监督员去监督这2亿多农户,我们这2亿多的农户不是团结在一起的,是分散的。我们的农业生产,大家都知道,非规模化也非标准化。我们有四五十万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很多都是很小型的,还有上百万的饭店,这还不包括摊贩。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可能靠政府的监督管理来发现所有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我们的监管力度,抽样检验的次数,是全世界**的**,因为发达国家不需要这么强的监管力度,美国的婴幼儿奶粉食品厂一年被监督一次,我们监督多少次?我们抽样多少?而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这个能力去进行这么大的监管。 [17:38:53]
陈君石: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正好借题发挥一下,也就是说,老百姓要求政府加强监督管理,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错,但是信息是不对称的,老百姓并没有想过现实不现实的问题。 [17:39:44]
Peter Ben Embarek: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在这里我想补充一下,如果我们看一看其他国家的情况,跟中国也非常类似。我们在别的国家也有不同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食品安全的问题也需要被进一步加以监管和检测。有时候我们永远不可能立刻就把这些问题检测出来,这是非常典型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实验室,建立国际合作的体系。当然在同时,我想所有的相关方都应该承担起他们的责任,比如说,整个食品行业应该根据法律对他们的产品进行监管,在别的国家也一样,根据法律要求,他们应该加强食品安全。所以,比如说我们要保证工厂生产出的产品在给消费者提供之前应该是安全的,我们的食品产业在这方面也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确定他们的产品没有问题。 [17:40:43]
Peter Ben Embarek:
另外,消费者也有自己的责任,因为当他们要消费一些产品的时候,比如说如果出现了问题,如果消费了某种产品,不仅要去医生那里进行治疗,同时要把相关的问题进行说明或者曝光。所以,所有各方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共同地解决这个问题,对问题进行检测或者监管。如果我们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能更快地检测出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地减少它对我们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这个影响也许就会延长到一个月或者半年,但是一开始如果大家都扮演这个角色,都在这方面加强监管的话,我们一开始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识别、检查出来,能够共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17:42:45]
中国食品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想问一下Peter Ben Embarek先生,刚才Peter Ben Embarek先生介绍了去年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从德国到美国,然后再到中国,无一能幸免。这是否能说明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呢?第二个问题,从全球的视角来看,您认为食品安全面临的*大问题是什么?在全球贸易化的今天,全球应该如何共同应对?谢谢。 [17:43:02]
Peter Ben Embarek:
非常感谢您的这个问题。**,答案是正确的,也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国际方面的问题,它能够影响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不管你是生活在比较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等等,面临的挑战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要看一下所有国家食品安全方面背后的原因,非常有意思的一点,主要的原因是食品供应链当中出现了问题,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然后才会导致食品安全的问题,在所有的国家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的确确能够影响到世界上所有的人,但是在一些国家,他们的食品体系更加发达,能够更好地检测食品安全的问题,对食品安全问题作出更好的应对,也就是说他们的体系更加强劲,这是不同国家的主要区别,主要区别在于体系不一样,但是都有这个问题。 [17:43:54]
Peter Ben Embarek:
另外,食品问题也是国际贸易当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对于食品的成份,或者食品的原材料,这些贸易是在全世界范围都发生的,由于我们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这种原材料或者食品产品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所有的人对于风险的暴露都是一样的。对我们来说,*大的挑战是我们正在使食品供应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你在一个国家吃比萨饼,如果你看这个比萨饼的成份,它来自于30多个国家或者40多个国家,会来自100多个供应商。比如我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吃的加工产品,这个产品涉及到的生产商可能在世界各地。一个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会涉及到加工产品里面所有的相关成份,所以整个情况非常复杂,因此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说我不会涉及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你要保证你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就必须保证世界上其他国家生产出来的食品也是安全的,所以全世界范围内我们要合作起来,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保证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能单独作战了,应该建立起全球的体系。 [17:44:53]
任筑山:
我想让Geoffrey Campbell-Platt从科学家的角度再谈谈这个问题。 [17:44:59]
Geoffrey Campbell-Platt:
现在我们承担着很多来自于消费者的压力,因为很多的产品是半成品,拿来以后很快就可以吃。但是,我们也感受到很多消费者给我们带来了关于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压力,对于农民,对于加工商来说,都在整个的产品链当中,必须要理解整个食品安全的问题。比如说,如果你要消费一个产品,如果它是速冻产品,它必须很快地进行消费,你要了解它的保质期,如果超过保质期,就不能再吃,也不能再消费了。所以,有时候我们在标签上写,在什么期间*佳食用,并不是因为它质量不好了,而是它不太安全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来,包括消费者,也要理解消费者身上所承担的一些责任,特别是我们正在承担着消费者关于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压力。 [17:46:38]
Michael Doyle: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不同的国家食品安全方面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从微生物的角度来讲,加工的程序到底是什么,我将会从这方面做一个讨论,并且给大家一个例子。在我们加工的过程当中,有一些食物被污染了,这个情况在美国好一点。从化学品的角度来讲,这个化学品是不是在美国或者其他世界各地的加工过程当中被允许呢?当然这是一个问题。比如一些农药,在美国以前使用它,现在我们还允许用它吗?还有一些农民,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抗生素,这在美国是不允许使用的。还有卫生的问题,怎样在生产食物过程中更加卫生,我们应该更加正确地使用化学品,这都是很重要的。如果谈到不同的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些区别的话,我想这些可能是一些区别了。 [17:48:07]
任筑山:
我觉得这种问题是讲不完的了。我还要强调一点,至少我个人的感觉是,食品安全涉及到各方面的问题,政府监管实在是已经进步了很多,我记得我**次碰到胡小松教授的时候,他听了我的一个演讲,他说他才晓得美国从1903年就有《食品安全法》了,我们中国到2009年才有,可是你看看,美国还是照样有食品安全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可是为什么美国的检验很少?就是说美国全民对食品安全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个进步,所以中国现在是在一个过渡的期间,有很多事情可以向国外借鉴,可是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中国的国情,跟人家不一样,有时不一定要照搬别的国家,要自己发展起来的方式才比较好。 [17:49:40]
孙宝国:
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两句。**,食品安全确实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挑战。第二,各国所面临的挑战的侧重点不一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主要是在运输的过程当中或者供应链当中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去年美国单增李斯特菌,因为香瓜的污染,死了30多人,还有德国的毒黄瓜,这些都是在供应连当中产生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很遗憾也包括我们国家,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违法添加。印度去年的假酒,死了163人,我们国家去年,包括今年,也包括刚才有的记者朋友提的很多问题,都是违法添加,这是我们国家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去年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了一个文,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17:50:14]
陈君石:
我再讲一句话,针对刚才提出的从国际上来讲什么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号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食源性疾病,确切地讲,是由于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了食品,人吃了这样的食品,发生了疾病,发生了肠胃道的传染病,也就是食源性疾病,不管是发达还是不发达国家,这都是**号的,假如以对消费者的直接危害作为主要的指标,老酸奶的明胶之类的并不是。 [17:50:3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转基因食品,因为今天中美科学家都在,现在中国的公众对转基因的反应和态度,跟专家层面的态度和观念往往是不一致的。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问一下美国的Michael Doyle,美国公众和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态度?包括政府是什么态度?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转基因食品让公众接受是否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17:52:55]
任筑山:
我先讲两句,这是我当年的专业之一。我们在美国的时候,也会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平常**句的回答就是,转基因食品从科学上来说,到今天还没有一篇文章证明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很不幸的是,转基因是一个工业化的产品,*开始的时候,公众的传播没有搞好。第二,又碰上美国跟欧洲之间交易的障碍,把这个东西牵进去了,尤其是欧盟把它用来作为保护的政策。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做各类风险评估,就是你吃东西的话,是有风险和有好处的,你要在这两个里面选择一下哪个是比较重要的。比如说,你坐飞机,二十万分之一的机率会掉下来,你是不是就不坐飞机了?绝大多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跟这个比例差不多,转基因的话,比这个还不知道要少多少倍。 [17:56:02]
Michael Doyle:
在美国,转基因食品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在食品安全方面不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85%在美国销售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食品,大部分玉米也是转基因的。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到引入到植物当中的一些基因,如果基因当中含有一些致病源的话,可能会有人担心,比如有人对花生过敏,而转过来的基因存在这样的过敏源,一小部分人会生病,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但是转基因之前,都是经过过敏源检测的,检测合格了才允许使用。FDA是这样认为的,在转基因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问题。 [17:56:55]
Peter Ben Embarek:
在国际层面上,现在有一些协议,即怎样进行新的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估,不管是植物、微生物还是动物,在食品当中怎样对它们进行风险评估。所有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现在都进行了风险评估的流程。当然,如果说这个行业要在市场上推出新的转基因食品的话,也必须进行同样的风险评估的流程。 [17:57:15] Peter Ben Embarek:
我们所担心的问题是,也是消费者在很多情况下担心的问题是,并不是和产品的安全性相关,因为风险评估显示出这些转基因的食品对消费者来说是安全的,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是和安全性并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转基因的食品大部分是从加工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好处和优势。 [18:00:04]
Peter Ben Embarek:
还有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是给农民和工业企业带来了好处,但是消费者并没有从转基因食品当中看到直接的好处。 [18:00:37]
Peter Ben Embarek: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美国和欧洲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在欧洲,消费者的看法在决策的过程当中是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的,舆论在决策当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从局外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产品所谓安全性的看法方面可能是有一些质疑的,但实际并不是如此,这里关注的问题并不是安全性的问题,所以沟通是很重要的,媒体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18:00:55]
任筑山:
全球这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有点反应,但是全球转基因食品生产的量,在过去20年没有一年下降,而是继续不停地增长,你问*后这是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对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18:01:49]
罗云波:
刚才几位国外专家谈到转基因食品在国外不是一个什么太大的事情,虽然也有些争论,但是不构成主流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是说,在国外,转基因的食品是接受的。我在这里说的更多的是一种担心,因为生物技术所带来的食品领域的进步和未来的革命,应该说是不可限量的,如果我们目前如此妖魔化转基因技术,进而妨碍到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战略上就会造成非常大的被动。 [18:02:30]
罗云波:
因此,我觉得转基因技术一个主要的问题还是科学知识的传播问题。前不久我发了一个微博,其中就说反对转基因的是基于两点,一点是商业竞争,另外是缺乏知识,甚至有其他一些企图。当然有一些支持者,我也挨了很多的“板砖”,但是不要紧,大家要理性地看待这个事情,因为很浅显的道理,我们吃的食物都是生物体构成的,不管是植物也好,动物也好,我们每天都吃大量的基因在肚子里,大家说基因是遗传物质,会影响我们的遗传等等,这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吃了千百年的猪肉,但是我们的耳朵并没有长大,我们的鼻子也没有长长,我们吃了猪的基因了,怎么没有影响我们呢? [18:04:13]
任筑山:
美国食品大概80%以上都是转基因的,这个事情大概十几二十年前民众吵得很凶,可是到目前来说,实在已经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罗院长讲的,是人们对转基因的知识上升了很多。而且他讲了另外一点,我觉得很有趣,跟你们提一下,就是科学的进步。转基因科学的研究,*开始的时候都是欧盟的科学家。自从欧盟的国家跟美国打转基因的仗之后,欧盟这方面科学研究的经费都没有了,这些科学家现在都在美国,而且他对美国科学的贡献**不止是转基因食品,而是对整个医学、医疗和其他方面都有很多贡献。 [18:04:47]
胡小松:
实际上在解读这件事情的时候,希望我们的主流媒体一定要认真地思考一件事情,就是任部长谈到的一个事情,欧盟现在在这个领域未来的制高点上,欧洲的国家在这个制高点上怎么样?难道中国在变成第二个欧盟吗? [18:05:32]
财经杂志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追问一句关于转基因的问题,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不是对转基因技术有一个非常急切的需求?转基因技术现在推广的瓶颈,是否是技术瓶颈?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食品安全,中国现在还没有建立一个食品的溯源系统,我们未来是否会打算建立起这样的系统? [18:06:01]
罗云波:
**点关于溯源系统,我们国家在工信部还有农业系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