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媒体列举四大突出乱象

百检网 2021-11-15

  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环境令人担忧。制作销售假保健品、在保健品中掺入西药、夸大保健品功效、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以各种欺诈的手段进行销售等众多问题随处可见。媒体中大量夸张保健品功效的广告宣传,对消费者有不小的误导作用。

  保健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类产品。从理论上讲,保健品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补充人们从食物中难以获得的(或者获得的量不足、同时又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成份(如一些微量元素等,以促进人体健康。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健康,于是消费保健品的人越来越多,保健品市场也随之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保健品企业共有2054家,总产值超过2600亿元,年产值上亿的企业有70多家。

  但是,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环境却令人担忧。制作销售假保健品、在保健品中掺入西药、夸大保健品功效、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以各种欺诈的手段进行销售等众多问题随处可见。翻开正规出版的各大报纸,你可以看到“纳豆激酶两小时化开浑身血栓”、“高血压不吃药降压又稳压”……打开广播,随时会听到某某“医学专家”推荐某某保健品,让你不吃降糖药也能使几十年的糖尿病痊愈……还会有很多以前“老病号”的大爷、大妈出来现身说法,告诉你他服用了某某保健品,多少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症、脑血栓、冠心病等有了明显的改善……更有不计其数的在公园、社区、医院等公共场所向公众散发的宣传各类保健品的小报……总之,媒体中大量夸张保健品功效的广告宣传正以*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广大中老年患者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消费者,不仅让消费者花了不少冤枉钱,也让一些患者延误了就医与治疗,甚至威胁着他们的健康。

  保健品市场乱象多

  一位从美国回国探亲的朋友向笔者抱怨,他的父母不相信医生、不相信儿女,有病不吃药,专门相信电话销售的各种保健品。每月会用几千元钱去吃那些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让老人健康每况愈下的保健品。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保健品市场的这种乱象没人管?应该承认,相关部门对保健品生产与销售的监管远比对食品和药品的监管薄弱得多。

  保健品市场的乱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虚假宣传和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因为,从40岁开始特别是进入老年(60岁以后,人们衰老的速度加快,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慢性病出现,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眼底黄斑病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各种老年性疾病。从医学上讲,上述这些疾病很多是无法完全治愈的。只能通过使用一些药物、改变个人生活方式、放松心情、减少糖盐和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摄入量、适当补充相关营养来加以控制,以使各种疾病保持稳定,延缓其发展。正因为许多老年性疾病无法完全治愈,就给了保健品夸大其功效宣传的空间。仔细看各种广告宣传,会发现凡属医学上治不了的病,一定会有假药和保健品能治。什么服用某某保健品对降血压、降血糖一周会有明显效果,3个月可以恢复正常;什么吃药有负作用,吃某某保健品不产生任何负作用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地去血栓、化血糖……在保健品的广告中随处可见。老年人由于治病心切,往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都会花钱购买。

  其次,销售方式有明显的欺诈倾向。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数中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渠道并非药店、超市、保健品的专卖店,多数是通过电话销售和大型健康咨询会进行购买。这就绕过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电话销售员经常假冒保健医师,以关心老人健康为名经常打电话与老人聊天,“问寒问暖、了解病情”,然后以很高的价格向老人推销保健品(或者就是假药。一些人(即保健品生产者或相关利益方假借某某医学研究会、保健学会或是编造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医学方面的机构,租一个礼堂开办大型健康咨询活动,向中老年消费者推销保健品,并由此获得中老年人的电话,以后变着花样地欺骗他们(特别是独居老人赚取钱财。笔者自己和身边朋友的家人都有过上述经历。这些“保健品推销员”的骗术十分高明,经常会让老年患者拒绝就医和吃药、拒不接受儿女的劝告,执意将自己养老金以及儿女给老人的零用钱、甚至是自己的积蓄都用来购买所谓的保健品。有的老人被骗购买的保健品在家里堆了一柜子,但还是不断相信各种广告和“保健医”的宣传,购买不断翻新的保健品。当家属要为老人向有关监管部门投诉时发现,不断打来的电话已将来电显示设法屏蔽掉了,你根本无法找到销售人员的踪影。

  第三,以虚高的价格骗取老年消费者的钱财。非正规渠道销售的保健品即使不是假货,销售者也往往会以一个虚高的价格卖给老年人。因为,老人(特别是独居高龄老人往往因行动不便,家中儿女不在身边,他们无从获得该保健品的真假及价格的信息;又因为多数老人治病心切,对保健品的推销者缺乏防范意识,用了高价保健品后发现对自己的病没有任何效果,多数老人也会认为自己的病就是难治,买保健品本来就是试试看的,因此不会去投诉或举报销售者。摸透了老人的心理,推销者往往以进口产品、高科技制品、新产品、具有特殊功效等“原因”要求老人支付*高的价格,并以买三送一或送二等为诱饵尽可能让老人更多地购买。目前城市当中中等收入以上的老人每个月花上千元甚至几千元吃保健品的不在少数。但事实上,多数保健品的不应有推销者向老人出售时那么高的价格。

  第四,销售假保健品。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无从知道保健品的真正质量和其功效。仅从包装和上面的标识也不能判断保健品的真假。如果保健品的销售渠道如上文所述,没了监管,可以想见保健品的真假。如果说保健品只不过是些淀粉之类无害的物质没有任何功效,老人只是让骗子骗了点钱也就罢了,但危险的是不论单纯服用真假(无害的保健品都可能耽误治疗,使患者病情更加严重。更令人担心的还有用药品冒充保健品的。据我的朋友介绍,他母亲是一个几十年的老糖尿病患者,*初一直服用降糖药,但听说有一种保健品可以降糖,转而每月花几千元吃该保健品。血糖降的比正常人还要低,人变得浑身没劲,家属怀疑该保健品中一定有大剂量的降糖药,但无从证实,老人仍坚信其疗效不肯停止服用,家人十分担心。

  市场监管待加强

  保健品销售市场的乱象让消费者无所是从。一些年轻人改从国外购买保健品,以防买到假货。但大多数老年人却被蒙在鼓里,不断地损失金钱与自己的健康。是该加强保健品监管的时候了。

  要治理保健品市场的乱象,**要把住广告宣传这一关,一定要杜绝虚假宣传。要重点监督主流媒体(特别是老年报、广播、电视、晚报等对老年人影响比较大的媒体,严禁对保健品作用作“疗效”类的夸大宣传,特别要禁止让“病人”出来现身说法这种宣传方式。否则要追究相关媒体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另外,政府监管部门要规范保健品的宣传方式,例如禁用哪些语言表达方式等。

  其次,要利用媒体(如广播、电视的一些生活类栏目请相关专家介绍各类保健品的真实作用与正确的使用方法。还可以请相关专家出版一些书籍,告之消费者各类保健品的主要成份、对人身健康的主要作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从而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保健品。

  再次,监管部门要本着对广大消费者健康负责任的态度加大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对市场上销售保健品的质量检测,不仅要对生产厂家出厂的和各大零售商(包括像家家乐购、益生康健这样的网上及电话销售商销售的保健品进行经常的抽检,还要设法对传销、电话销售、健康咨询推销等方式进行销售的保健品进行检测。各城市要向广大消费者公布监管部门和相应检测机构的电话,方便消费者的投诉和对可疑产品的检测。对违法制售保健品的企业与个人要严加处罚,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此外,监管部门要利用各种渠道与机会,将骗子不断翻新的骗术公之于众,以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防止受骗上当。

  总之,要维护消费者利益和保障全体国民的消费安全,不能让保健品成为监管的盲区。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