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世界
在2012年开年之初,中粮集团和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在美国签署了采购1340万吨大豆的协议,价值67亿美元。
据外电称,上述交易中单日即向中国出售292万吨美国大豆,创下美国农业部单日销售纪录。2011月1月,美国大豆销售纪录曾升至高点,也不过274万吨,当然那也是售往中国。
面对逐年增加的大豆进口量,中国的大豆市场正受到来自美国的严重冲击,我国大豆行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处在"崩溃"边缘。
种植面积锐减
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再次作出牺牲。
占全国大豆产量三分之二的黑龙江省2011年初决定:为确保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亿亩,黑龙江全省玉米、水稻分别增加650万亩和350万亩,大豆则调减到5000万亩。
"2010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为6717万亩,已经比上一年减少了576万亩,降幅接近8%."有业内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根据黑龙江大豆协会的统计,2009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比2008年减少4%.业内人士担忧,如果播种面积继续减少,黑龙江的油脂企业将陷入更为严重的困难,整个产业的恶性循环将不可避免。
然而,对于农业产业政策制定者而言,这又是个难题:种植国产大豆经济效益并不高,而且种植大豆就意味着减少主粮的种植面积,保住小麦、水稻、玉米等主粮的种植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王朗玲认为,2009年,国产大豆产量大概为1600万吨,而进口大豆达到4255万吨,同比增加13.7%.进口低价大豆已经严重地冲击到国内大豆产业,国内大豆加工产业从种植、生产到销售,整个产业链都受到挤压。
企业选择使用低价的转基因进口大豆,显得很"划算".一组数据能说明美国大豆相对于中国大豆的优势。2011年至2012年度,美国大豆平均每公顷产量为2.79吨,而巴西每公顷产量为2.88吨。中国大豆每公顷产量仅1.76吨,美国单位面积产量比国产大豆高出58.5%.
美国大豆转基因产品较多,出油率比中国国产大豆高。美国大豆出油率达18.5%,中国大豆出油率约16.5%.这意味着,同样1吨大豆,美国大豆可产出大豆油185公斤,中国大豆只能产出165公斤。按每公斤9元计算,多出20公斤可多收入180元,显然不是小数。
据中华油脂网测算数据显示,广州地区进口大豆3850元/吨,加工成本100元/吨,出油率按18.5%计算,出粕率按78.5%计算,四级豆油价格为8900元/吨,豆粕价格为3100元/吨,油厂盈利水平约130元/吨。使用进口大豆多出的20公斤豆油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油厂的利润水平。
据了解,尽管进口大豆一度价格高达每吨4300元左右,东北大豆每吨不到4000元,但企业更愿意接受整船的进口豆,也不愿派人下到中国农村收购。收购大豆看似价低,等企业真收上来,加上人力物力成本,每吨的价格比进口大豆成本还高。
黑龙江大豆协会一位负责人说,省内的油脂企业迫于生存压力,纷纷上演大逃亡:"这些企业基本都是两个工厂--沿海的工厂可以直接使用进口大豆,作为企业支柱;在黑龙江的工厂则视情况而阶段性开工。"
国产大豆在世界市场上备受青睐
当国产大豆在榨油领域被进口大豆挤到"墙角"的时候,非转基因的**优势却让中国大豆在大豆蛋白等食品工业领域成为国际范围内的强势产业。
不过遗憾的是,这样的强势并没有让非转基因大豆种植成为农民**。中国大豆产业协会预计,未来5到10年,中国大豆食品及食品加工将面临原料短缺。
"近10年来,世界大豆总产平均递增4%,但是增加的多是饲料级转基因大豆,而不是食品级非转基因大豆。"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告诉记者,屡被削减种植面积的中国大豆却颇受外国人青睐。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提供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大豆蛋白出口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占据50%的份额。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有2500余种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达60余万吨。"刘登高说,即便大豆贸易与加工的***巨头美国嘉吉公司,也要进口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纽崔莱",也是使用中国的大豆蛋白为原料制作的。
据谷神集团董事长李登龙介绍,5年前,到中国进口大豆蛋白粉的只有十几个国家,现在已有50多个国家来中国进口大豆蛋白粉。
在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里,我国目前大豆蛋白食品在欧美市场上正以10%的速度增长,我国用于食品加工的国产大豆也以每年100万吨的速度递增,2010年总量超过1000万吨,占总产量65%.
据了解,与国内食用油加工行业约5%的利润率相比,大豆蛋白产品27%左右的利润率几乎是"暴利".
另据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统计,2009年加工国产大豆比2008年增长64%,销售额相应增加40%.2007年,全国大豆加工销售额上亿元的只有7家,2008年有13家,2009年达到24家,目前销售额上10亿元的企业已经出现两家。
不过,国产大豆食品加工业看似不错的前景目前并没有给豆农带来种豆的热情。
刘登高告诉记者,进口冲击和豆农收益下降成为多年解决不了的主要问题。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行业分析师詹瑾称,虽然国储收购价格较高,但标准严格,只有小部分国产大豆才能达标,"农民要卖豆给国储就要增加运输、仓储等费用。其次,大豆与玉米、水稻有竞争关系,而其种植利润并不如后两者,再加上国家**要保障粮食供给,不会大幅增种大豆。"
据了解,在2010年粮食价格普涨的情况下,水稻、玉米、大豆三大粮食作物市场收购价涨幅分别为9%、13%、6%,大豆每亩收益约215元,玉米每亩收益约300元,远高于大豆,农民种植大豆的意愿持续下降。
扶持政策被指"不给力"
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宣布给收购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每吨160元的补贴,以拉平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价差。
根据这个政策,油脂加工企业必须按照每吨3740元的价格收购国产大豆,但是政策利好似乎并没有被业界认可。
一位加工企业负责人道出其中原因:"从2010年11月开始,5个月的时间里,进口大豆从每吨3900元~4000元下滑至现在的3200元~3300元,市场变化这么大,大豆补贴政策仍然维持在每吨160元,当时还争着要坐上这班政策车,现在,还有几个企业看重这个?"
黑龙江大豆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认为,从政策执行层面看,国家的补贴政策确实有些滞后。
据测算,按照国家规定的每吨3740元的收购价格,即便有每吨160元的补贴,现在每吨国产大豆加工下来企业仍要亏损160元左右。
数据显示,黑龙江农户卖出的380万吨的大豆,一大半以上卖给国储库。而以往在大豆收购市场唱主角的本地的油脂企业,今年却基本退出了收购市场。
黑龙江金泉集团负责人说,作为黑龙江省民营油脂企业的龙头,他的产品一直打不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市场。"如今在东北以外的地区已经看不到国产大豆生产的豆油了,国产大豆已经基本退出榨油市场了!"
面对大豆困局,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把大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考虑,给大豆种植以重点扶持。
大豆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生产、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业、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中国有1亿人口依赖大豆生产,涉及6000万农民和近百万大豆加工企业职工就业。放弃大豆榨油业等于放弃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众多的就业机会,也放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有专家建议,现阶段要提高大豆的补贴标准并扩大补贴范围,由目前的补贴部分种植面积扩大到全部补贴,并将补贴方式由补供种企业改为直补农户。
据了解,在《2002年农业法案》生效后,美国农民每生产1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从90年代初期的15.2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1美元。
美国政府的大豆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受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近几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激增,大豆已成为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第三大产品,仅次于飞机和半导体。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09年8月6日,中国进口美国大豆1980万吨,同比增长44.53%;中国进口量占美国大豆出口的55%,较去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我国补贴标准低、范围小,大豆保护体系不健全,阻碍了我国大豆作物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