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一个较为敏感的时期,CPI能否回落、房价上涨势头能否得到有效遏制等,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就此,本报推出"三季度财经热点聚焦"系列报道,解析当前的这些经济热点现象。
记者 谢利
前两个月是猪肉,这两个月是鸡蛋。
*近这一年多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据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信息部提供的数据,去年8月份,该市场鸡蛋平均批发价大致是3.8至4.0元/斤。仅一年时间,鸡蛋价格上涨了超过25%.有人推算,如果每斤7至8枚鸡蛋的话,同样100元钱要比去年少买40个鸡蛋。
尽管受中秋、国庆"两节"影响,每年9、10月份肉蛋菜价格都会出现上涨行情,节后会有所下降,但近日记者从北京几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获得的信息显示,虽与前期*高价相比确有回落,但总体仍在高位徘徊。9月13日,通州八里桥农产品中心和日上综合商品批发市场的鸡蛋批发价格仍在10元/公斤,价格相对较低的岳各庄批发市场也在9.34元/公斤以上。同日几家市场的猪肉批发均价仍维持在24元/公斤左右。此外,来自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在节后不降反升,13日的加权平均价比10日上涨了9.66%,比9月1日上涨了21.38%.这或许意味着,至少出现在百姓餐桌上的这些"大路货"短期内还难以看到较大的跌势。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增长6.2%,较7月份的6.5%有所回落。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2个百分点。而7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为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4.3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虽然食品价格仍然是物价上行的主要推手,但相比7月份作用力已有所缓和。这也是部分机构和专家得出"物价已现拐点"结论的主要依据。他们认为,7月份CPI已达到本轮物价上涨高点,三季度之后物价涨幅应较前期有明确回落趋势。
持"拐点论"看法的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几大因素决定了未来几个月物价将下行。**是夏粮增收,秋粮预期也能再获丰收,这是稳定物价*重要的基础。其次,工业产品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没有发生改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消费品价格形势不会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