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人都想吃上放心的食品,怎样的食品才让人放心?
冲着这一追问,一些人干脆不吃本地菜,一些城里人干脆到郊区租地种菜。本地人不吃本地菜,一种情况是本地工业污染严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再加污水灌溉,种出的蔬菜和粮食有问题;另一种情况是本地庄稼农药残留大。有些地方两种情况皆有。农民规避风险的办法,是尽可能另外种一块地,施有机肥,不打农药,自家人就吃这块地上的菜。
不吃本地菜,吃外地菜就放心?除非外地是一片真正的净土,否则吃外地菜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与此相关,自己到城郊租地种菜就放心?你可以不施农药、化肥,但你能保证种菜的地、浇菜的水没有受到污染?
在当下关于食品安全的讨论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添加剂、黑作坊等食品加工环节出现的问题,即使关注种植养殖环节的问题,也只是提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对于污土、污灌的危害则言之不多。
食品加工环节的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为直接,群众深恶痛绝,自然要大声疾呼严加整治。污土、污灌的问题由于信息披露不多,危害没有立即显现,人们难有切肤之痛,关注度相对低。然而,要讲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就不能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过去几十年,中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在城市,对农村环保考虑不多。客观而言,工业化从城市起步并发展,由此带来的污染**危害城市,不治理不行;城市不断扩展,不断增加的人流物流产生大量废弃物,不处理不行;国家治污资金有限,管理机构有限,只能先保城市。现在,重点城市的大气、地表水、垃圾等常规污染有所缓解,农村环境污染却相对加重。
一方面,一些原本危害城市的污染源并没有彻底消失,被赶到农村,农村成了城市的纳污场。另一方面,农村自身的生产生活也产生大量污染。两方面压力叠加,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田园、家园不堪重负。这几年,国家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收到一定效果,但从总体来看,农村污染点多面广,环境欠账太多,治理起来任重道远。
农村环境整治,不能就污染谈污染,也不能只是一两个部门在那里单打独斗。比如昔日被视为“变废为宝”的污水灌溉,如今祸患尽显,对于这一危及粮食安全和公众健康的行为,至今因为部门推诿而无人监管。再比如,《土地管理法》确立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而城市化中往往占的都是良田,补的都是差田,这种情况下,农民要想保证收益,只能想方设法把土地“吃干榨尽”。
人们的吃吃喝喝来自乡村和山野,农村环境好不好,涉及所有人的利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达到“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目标,得从垃圾、污水等的末端治理向前延伸。只有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严格监管工业企业,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环境才会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