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一位副教授发表论文称,受
"塑化剂",又称 "
去年10月,华南农大副教授柳春红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方便面和米粉食品作为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DBP和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
上海食品研究所一位专家向记者说,如果使用增塑剂作为方便面的包装材料的话,那么因增塑剂的特殊性质,确实容易与面饼这样的
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们曾撰文称,DEHP这种增塑剂也被广泛用在聚氯乙烯(下称"PVC"制品中。上述研究人员在文中指出,DEHP是一种内环境干扰物,会影响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若累积到一定程度也将诱发癌症。实验发现,PVC垫片应避免与脂肪类食品接触,而且较薄的PVC垫片有较高的溶出量。
我国有关食品标准明确规定,PVC瓶盖垫片是不能接触油脂类食品,但可以用于汽水、啤酒、黄酒及蒸馏酒瓶盖。不过,市面上仍然有相当多的含油脂类食品的生产企业在违规使用PVC瓶盖垫片。
一位对化工行业颇有研究的期货从业者指出,厂商没必要在食品中添加DEHP,因为添加之后对其毫无益处。而在食品中能检测到DEHP,就是与某些食品饮料瓶盖内部的软垫有关(防止饮料渗漏。这个软垫,有的厂家用PVC+增塑剂的形式使用,这就造成增塑剂渗透到饮料当中,造成超标,这种现象在行业内很普遍。
另一专家研究发现,若长期使用保鲜膜贮藏大米,也可能出现保鲜膜内增塑剂的迁移。此外,包裹猪肉的食品级PVC膜若在90摄氏度高温下且包裹时间过久的话,PVC中的增塑剂也会渗透到猪肉内。
我国对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等物质的含量也有明确规定:即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5mg/kg.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工分析师则指出,虽然国内有不少研究都涉及到了增塑剂对食品的迁移、增塑剂在食品包装中的测定方法等等,但对于增塑剂等化学产品在真实食品中的迁移情况研究,还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