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场****的"
芳菲4月,却成为众多乳企挥手告别的季节。截至3月31日,只有44家乳企获得了继续生产的资格,其余42家企业,或没有获得考试资格,或主动放弃了答卷,或在煎熬中等待*后的裁判。然而,无论是成功还是落榜,山东乳业的格局将从此改变。
就像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山东省86家乳制品企业未来迥然不同的命运,都凝聚在了山东省质监局4月1日公布的乳制品企业
通过率仅51.2%,"乳业大考"甚于高考
这场被称为"史上*严厉"乳业整顿的大考,源于近年来国产乳制品行业频频爆发的诚信危机。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发布公告,要求现行所有乳企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
陡然提高的门槛,让这场"乳业大考"的通过率甚至低于高考。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截至3月31日,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1176家乳制品企业共有643家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通过率不到55%.
山东作为奶业第三大省,全省原有86家乳品生产企业,但经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等部门进行产业政策批准审核后,仅有69家获得产业准入,其中,提交申请并受理的企业只有55家。而通过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的企业仅剩44家,截至目前,通过率仅为51.2%.
自动退出者死于技改资金
自动退出乳品行业的企业,虽然彼此相隔数百公里,但它们主动放弃的原因却惊人一致:无法负担数百万的技改资金。
4月4日上午,位于烟台鲁东大学北区西南方向的天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里,用于生产酸奶的一排长约20米的车间里浓香犹在却寂静无人。一墙之隔的包装车间内,杯装酸奶的封贴机上,印有"元喜"标志的彩色塑料封贴静静地定格在了滚轴上,与门外孤独的冷藏货车寂寞相对。
"现在我们只留了两三个工人看厂子,其他的工人暂时放假回家了。"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研制着新产品的天宝生物公司负责人张鹏宴,简短的话语中难掩低落的情绪。"厂子从*初仅有一口200升的制奶锅起步,发展到日产酸奶6吨的规模,用了近18年的时间。
不过,在严厉的"乳业新政"面前,18年的积累显得苍白无力,张鹏宴告诉记者:"这次要通过生产许可证审核,公司要按照规定添置自动清洗、空气净化、产品出厂检测等设备,至少要上百万资金,但目前我们每年的净利润只有几十万元,根本无力承担改造所需的费用。"
张鹏宴的话很有代表性。根据省质监局公布的数字,44家通过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的奶企共投入改造资金约3.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投入700余万元,例如**获批新生产许可证的山东高速特地乳业,便投入200万元以上将基础建设、生产设备、质量检测等整个产业链重新打造。对于中小奶企来说,这样的投入无异于天文数字。
4月4日,潍坊市冠康乳业有限公司内厂房紧闭,三辆送奶车成为仅有的坚守岗位的"员工".潍坊市质监局食品科的姜建华告诉记者,冠康乳业因为无力消化数百万技改资金投入带来的成本压力,选择了主动退出。
而东营市的优元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利源乳业有限公司,主动退出市场的原因也是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无力承担通过审核所要添置的检测设备。在青岛天泰饮乐多、高密市维康食品有限公司、潍坊齐鲁星牧业乳品有限公司,尽管企业都符合产业准入政策,但无力筹措用于产业升级的资金,成为它们选择退出的共同理由。
波及奶农,一奶牛场卖牛百余头
就在山东省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审核截止前的关口,山东省畜牧信息中心数据显示,3月*后一周,山东原料奶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22元,价格保持企稳回落。
山东省畜牧局信息中心分析师表示,山东部分乳品加工企业退出停产,造成了一部分奶源过剩,使得全省奶制品价格稳中有降。
记者从东营市畜牧局了解到,目前东营有170多家奶牛养殖场(区,主要分布在广饶和垦利,共有奶牛5.81万头,年产鲜奶16.87万吨,这些鲜奶除了供给当地的鲜奶吧(鲜奶吧每天消耗30吨,得益、蒙牛、伊利等企业是主要的收购商。
负责广饶十几个奶站的王先生透露,由于今年乳制品企业要换新的生产许可证才能继续生产,东营本地的企业都停产了,奶牛场生产的鲜奶过剩,奶农们不得已跑到了威海、河北、安徽等地销售鲜奶。由于奶源的标准提高,奶农们面临着很多企业拒收的尴尬,"现在奶农们必须赔钱卖掉,平均卖一吨鲜奶赔1000元。"
奶源的过剩,再加上不能及时运输,奶农无奈将鲜奶倒掉,广饶的奶牛场现在每天要倒掉十几吨鲜奶。部分散养的奶农只好将奶牛卖掉,不再经营了。记者了解到,前两天广饶的一奶牛场就将产奶的100多头奶牛全部卖掉。
正在筹建中的山东大地乳业有限公司陈经理说,目前奶牛场所面临的困境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常表现,促使着奶牛场向着规模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这是市场对优质奶源筛选的"阵痛",不过这"阵痛"由奶农们承担了,所以奶农们一直是这个效益链上*薄弱的环节。
行业淘汰将带来产业升级
同样是没有通过生产许可证审核,但在东营市安和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炳辉看来,选择放弃的张鹏宴们仅仅得到了痛苦,而他们则要经历更多的煎熬。
4月5日,在安和乳业的厂区,新建的净化车间里建筑材料遍地,装修工人正在紧张地赶工,安置检测设备的支架橱柜已经完工,可随时投入使用。刘炳辉告诉记者,为了能够通过重新审核,安和乳业投入了约300万元进行生产流程再造,比如新增清洁作业区、添置检测设备等,"去年11月新规定出台之后,全国1000多家乳企都忙着按照要求购买新设备,我们行动得稍微晚一点,根本排不上号。"
根据省质监局公布的名单,提出重新审核要求但未履行完审核程序的奶企还有11家,省质监局人士表示:"不能保证这些企业都能通过重新审核,他们投入的技改资金,仍然有打水漂的风险。"
就在这样的痛苦与煎熬中,"大考"过后的山东乳制品市场,迎来了一次剧烈的震荡。山东省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王鲁海介绍,2010年,全省乳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居全国第3位,但行业集中度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
4月2日,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张志民表示,相比蒙牛、伊利、光明等超大型乳制品企业,山东乳品企业在产品种类、产品包装、营销规模上远远处于劣势,此次通过政策机制淘汰一批市场竞争力差的企业,将会促使通过审核的企业积*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和营销规模,占领腾出的市场空间。
记者从省质监局了解到,此次行业整顿带来了****的产业升级,山东省44家已经通过审核的乳制品企业设计年处理鲜奶能力提升为287.7万吨,比全行业2010年度总产能还要高出20万吨,一场新的山东乳业变局正在展开。
出局企业或转行或重新来
位于青岛市北部的莱西,是岛城乳业的大本营。莱西西沙埠村,主动退出乳制品行业的青岛喜来乐乳业就坐落在村中。几十亩的厂区看不见一个工人,门口的厂牌已经变成了青岛喜来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厂区东面的办公室里面,一位留守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早就不再开工生产了。"当被问及今后将如何发展时,得到的答复是:"正在准备办养殖场,已经购进了一批奶牛,打算为雀巢提供牛奶。"
除了退向产业链上游成为原料供应商,对于无力承担高额产业升级成本的中小企业来说,转产成为其另一个无奈的选择。
青岛天惠乳业有限公司位于莱西沽河街道办事处,是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共占地30余亩,其中15亩用于乳制品加工生产,另外15亩为奶牛场,圈养着上百头奶牛。虽然天惠曾花费180多万元更新设备,但依然未通过这次审核。
天惠乳业总经理李绪高告诉记者,企业今后将转向生产乳饮料。根据国家质监总局的政策,乳饮料产品不在此次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之列。"我们的产品很难竞争过蒙牛这样的大品牌,再加上重新审核生产许可证,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改资金,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现在转型生产乳饮料,原来的生产设备大部分能用上,算是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李绪高庆幸企业找到了一个"收之桑榆"的途径。
还有部分不甘心退出的乳企选择从头再来。在潍坊市高新区的潍坊紫鸢乳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明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在择址建设新的厂区厂房,打算在设备就位后,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的审核。潍坊市临朐乾福乳业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技术改造。记者4月5日了解到,该公司将于4月中旬以新企业名义提报取证申请。
行业洗牌恐伤
对于"乳业大考"中的胜出者来说,投入的巨额技改成本又该如何消化?在留下与离开之间,山东乳业将走向何方?
检测费每月过百万 涨价成为过关代价
与澳大利亚合资专注于高端婴幼儿乳粉生产的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成为岛城首批获得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的企业。但500万元的技改资金投入,每月高达百万元的产品检测费用,让迈高乳业副总经理陈万勇心里并不轻松。
除了新增设备,迈高公司还新增加了几十名检测人员,每年增加的人力成本就达40多万元。据了解,为了通过此次重新审核,加上人员成本及折旧费用,迈高公司投入的总成本高达1200多万元。虽然迈高一年的营业额有4亿元之多,但如何消化这笔增加的成本,让陈万勇始终无法在"闯关"成功后长舒一口气。
陈万勇的烦恼,成为每家成功过关企业的烦恼,在记者对部分过关乳企的采访中,多家企业负责人一致表示,要消化产业升级投入的巨额成本,除了提高产品利润率外,涨价将成为*有可能出现的结局。
一位再三强调不要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次产业整顿,企业的投入都在产品检测上,想要提高产品附加值消化成本,我们还要继续投资增加包装设备、研发费用。一条普通八连杯酸奶的包装线就要50余万元,要是进口的利乐砖包装线,则要花费1000余万元。如此大的投资,不涨价怎么回收成本?"
中小企业退市乳业集中度将提高
对于这次国家质检总局推出的"强力版乳业新政",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张志民感慨,"为什么国产奶粉不受欢迎,国产牛奶总是让人心惊胆战,就是因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公信力让消费者不信服。这次从政策层面强制加强企业的产品检测,有利于恢复消费者对乳品行业的信心。"
而据山东省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王鲁海介绍,山东虽然多年位居全国奶业前三位,但全省86家乳制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过10亿的仅有3家,"2010年全省乳制品销售收入才是蒙牛集团一家的62%.而且山东乳制品中,液体奶比例超过80%,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产品偏少。"
不过,张志民认为,真正破解乳制品行业的公信力危机,*大的根源在于人。"比如从国内乳业历次爆发的危机来看,损害行业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衡造成的奶农与奶企之间的紧张博弈关系。"
"年景不好时,奶农杀牛减产;等到年景好了,产量跟不上,奶农又制假掺假。这次增强企业的产品检测能力,补强了乳制品行业产业链中的*后一环,但如何保证奶农和奶站在源头提供安全的奶源,还需要政府部门继续提高行业自律、加强监管力度。"张志民说。
不独山东乳制品行业的"地震",全国乳业的这一轮"清洗"导致了近半数中小企业退出市场,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业内普遍预期此次产业整顿,将会让出全国乳制品市场份额的10%左右。而有能力占领这些空白市场的,无疑是财大气粗的乳业巨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蒙牛正计划增资6.6亿元,在广东打造乳制品加工基地;而伊利即将向惠州砸出4.6亿元,并计划2011年在奶源建设方面的投资超过14亿元。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随着产业洗牌的继续,乳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寡头垄断的格局也日益凸显。
"目前,山东的原奶产量大部分供给了伊利、蒙牛、娃哈哈等省外乳品巨头,随着中小企业的退市,这些产业巨头在山东市场的份额会进一步加强,一旦市场缺少充分竞争时,市场价格就会由少数大企业说了算,垄断性经营就会登场,很难说这次山东奶业整顿,无法避免误伤消费者的可能。"张志民担忧。 (崔滨 张杰 刘丹 张榕博 苗华茂 李园园 张浩 吕增霞 王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