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218个合格
为确保生
三种模式推进一体化经营
8月5日从河北省畜牧兽医局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在推进乳品加工企业和奶站一体化经营中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企业自建奶站。目前,河北省企业自建的奶站有72家。二是企业通过收购、入股、租赁、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实现对奶站的经营管理,目前这类形式的较少,租赁的3家、入股的6家、购买的还没有。三是企业派驻质量监管员监管奶站(又称托管。企业通过质量监管员对奶站的监管,间接实现对奶站的管理,这是目前河北省乳企和奶站一体化经营中的主要形式,采取这一形式的奶站现有1257家。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乳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奶站累计达到1338个,占合格奶站的86%。其中蒙牛管理635家,伊利管理308家,君乐宝管理115家,圣元管理67家,三元管理45家,完达山贝兰德和光明各管理34家。
部分企业对托管奶站有经营没管理
虽然河北省乳品加工企业和奶站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但乳企对奶站的经营管理仍需提质提速。
省农业厅副厅长张钰8月5日在全省乳品加工企业座谈会上介绍说:“乳企对奶站的经营管理进度滞后于奶站的整治进度。到6月底,全省已有1556个奶站整治合格,而企业经营管理的奶站为1338个,仍有218个奶站没有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同时,记者了解到,河北省乳企经营管理奶站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不平衡。这表现在乳企对奶站的管理比较松散,并不是完整的经营管理。在已参与经营管理的奶站中,多数是企业派人监管,这一比例高达94%,这一形式并没有使乳企和奶站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有经营没管理,乳企与奶站的关系依然不顺,奶站对提高奶源质量没有内在动力。
乳企自有奶源基地建设任务艰巨
一方面是乳企对托管的奶站管理不顺,另一方面却是乳企奶源基地建设任务艰巨。
按照国务院《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11年10月,“乳制品生产企业完成良好生产规范改造,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70%以上”。距离这一目标实现仅剩两年时间了,而河北省的乳企自有奶源基地的比例甚低,大多数企业的奶源基地建设还没有提上日程。
有关专家指出,河北省推行的乳企和奶站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让乳企管理奶站来培育奶牛养殖基地可谓是实现乳企自有奶源目标的一个捷径。企业经营管理奶站使奶站成为企业的**生产车间,奶站失去了做假的内在动力。同时,乳企通过控制奶站,就拥有了相应稳定的奶牛,企业自有奶源基地建设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乳企希望完善扶持政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河北省部分乳企也提出了建议。
伊利中南大区奶源部总经理邢绍彬认为,企业托管奶站是个新生事物,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截至7月31日,伊利在河北地区已托管奶站15个,监管344个,上半年收奶21万余吨。由企业向奶站派驻监管员,无论是在人力上还是在物力上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个适应期。
石家庄君乐宝乳业副总经理张振璞表示:“要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根本的办法还是企业自建牧场或奶站,或者在收购、入股、租赁奶站上下功夫。在自建牧场上,虽然政府有扶持政策,但河北省乳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很难有所作为;收购、入股、租赁形式又存在瓶颈,奶站经营者绝大多数是个体私营老板,乳企与其合作很难就利益分配方面达成一致。在托管方面,乳企要牵扯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同时监管责任和压力加大,特别是成本增加,仅驻站监管人工费用一项,企业每月就增加几十万元。”
不少乳企建议,河北省应出台更有利于企业奶源管理的地方性扶持政策,帮助乳企尽快恢复生产,从而达到河北省奶业整顿和振兴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