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切实加强源头控制,尽快完善预警体系。以基地化、规模化、龙头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以下形式的生产组织:(1产地市场+茶农基地。以农户为重点着力发展特色茶园,手工名优茶园,通过产地交易市场实现市场化。(2龙头企业+基地。茶农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茶园连片形成茶叶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茶叶基地。(3海外茶叶公司+茶叶基地。(4服务组织+龙头企业+茶叶基地。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提高茶业产业化水平,创新茶叶生产组织形式,克服茶叶生产以农户为主体,规模小,难以直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被动局面。通过实行质量监督员、植保员和监管手册制度等提高企业基地的管理实效。此外,还要建立国内外信息互通机制,充分发挥风险预警功能,提高化解有关进口国预警、设限风险的能力。
二是规范农药经营秩序,完善监控体系。地方政府要将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控体系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科研投入,积*扶持开发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规范农药的生产和流通工作。积*引导企业、茶农降低农药残留,改进工艺,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
三是要推进发展有机茶叶,加快开拓多元市场体系。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有机食品贸易的发展,有机食品将成为今后发展潜力和前景巨大的产业。目前,我国有机茶叶少,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发展有机茶叶的生产是我国茶叶出口创汇的必然趋势。
四是提高品牌意识,强化认证体系。通过提高茶叶质量创立品牌,通过品牌宣传开拓茶叶市场。在出口茶叶的生产加工企业中积*推行ISO14000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同时,积*推动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茶叶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开展原产地认证。
五是落实卫生注册制度,加强自控能力体系。检验检疫部门要督促茶叶出口生产企业建立并推行HACCP、GMP(良好操作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等科学生产加工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残留控制、检验检测、产品追溯等为主要内容的源头管理及过程控制体系;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实验室建设等。
六是建立评议交涉机制。有关部门要建立评议交涉机制,对国外的茶叶标准和要求,按照WTO“不会给贸易带来障碍”的原则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并根据评议结果有针对性地与进口国交涉,从而维护我国的基本权益,让中国茶真正飘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