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河北、
“综合成本大涨四成,利润空间早就没有了,再加上对
“贵州目前鲜奶收购价从原来的2元/公斤涨到了2.5元/公斤,涨幅25%,工人工资上涨100%,烧锅炉的煤从2000元/吨上涨到5000元/吨。结合包装材料、店铺租金等的上涨,综合成本上升了40%。”刘先生称,在成本的压力下,公司250毫升袋装巴氏奶产品终端零售价在1.5~1.6元的基础上仅提高了0.2元。
然而,令刘先生忐忑不安的是,他看到伊利、蒙牛两大常温奶巨头反而在贵州的区域终端零售价上下调了0.2~0.3元。“虽然伊利、蒙牛两大常温奶同容量袋装巴氏奶每包仍贵1元左右,但是这一涨一降,对消费者还是造成一定的消费影响。”
“华南原奶从3100元/吨上涨到4000元/吨,涨幅29%,这刷新了中国乳价20年来*高的上涨纪录。”华南某知名乳企副总经理周先生称,华南乳业人力、包装、运输等成本分别上涨15%~25%,但企业终端售价去年底至今只提了8%。面对高强度的成本上涨,周先生透露下半年公司的零售价还将有一个提价压力,但是作为市场份额并不占优势的巴氏奶阵营,时刻担心常温奶巨头会借机抢占市场。
此外,令刘先生感觉到另一重压力的是4月1日开始实施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下称《条件》。“《条件》称将逐步淘汰加工规模为日处理原料乳能力20吨以下的生产装置。”刘先生指出,区域乳企多以中小型巴氏奶乳企为主,而贵州省内的巴氏奶乳企日加工规模多在10万吨左右,《条件》*有可能是断了一大批地方鲜奶生产企业的生路。”
“《条件》一定程度上成了限制中小型巴氏奶乳企扩大规模的门槛。”同为区域乳业品牌负责人,周先生与刘先生面临同样的压力。周先生指出,《条件》还规定,乳制品加工企业改扩建的乳品加工车间要达到日处理原料奶的能力为200吨以上。“按此规模预计要投入5000万~6000万元以上。”
此外,《条件》规定乳制品加工企业要自备30%奶源的牛场。“按30~50吨原奶自供的规模,乳牛场的投资至少要3000万元。”周先生称,综合以上两个必备的条件,企业未来在乳品加工行业的新投资至少要达1亿元。“这对利润率仅几个百分点的巴氏奶乳企而言,回报至少要10年。这*有可能将区域性中小乳企挡在未来乳业市场的门外。”
“一方面受到全国性乳业品牌的规模冲击,一方面自己的规模扩张受限,以巴氏奶为主的区域性乳企,相当一部分挣扎在生死边缘。”刘先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