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食品的现状很令人担忧:假冒伪劣食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几乎遍及人们饮食的各个角落。小到几分钱一颗的糖果,大到几十元上百元钱一斤的海养产品,只要购买食品就有可能买到不安全甚至危险的食品,真可谓是防不胜防。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2006年31个城市食品放心工程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市场安全状况感到不放心。10个消费者中就有6至7人给中国食品安全投了“否决票”! 自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已有3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其状况令人堪忧。
虽说我国在食品卫生方面也制定了一些法规和法令,但是
究其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食品行业外部环境和内部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使我国食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食品中危害微生物、农药兽药残留量、重金属严重超标,滥用激素、食品添加剂现象大量存在,另一方面,食品生产环境恶化。全国20多个省区市出现酸雨;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已造成地下饮用水严重污染,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严重威胁。 来自卫生部的统计显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呈现上升势头,2006年第四季度,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44起,中毒4922人,死亡36人。与2005年同期相比,报告起数增加33.3%,中毒人数增加42.3%。
在私利的驱动下,一些不良分子绞尽脑汁,无孔不入,造假者的伎俩越来越高明,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就是专业人士也难从肉眼识别。造假者的外表包装、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有的外表比合格正宗还逼真。一些造假者还专挑不经意的商品、*信得过的**、*信赖的商店下手。制假者更为隐蔽,大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们从产品的生产、中转、销售都有慎密的程序,严密的防泄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因此食品安全仅靠有关监督部门突击性的的检查,或者说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预警信息还很不全面,还应该从农业标准化基础工作做起,优化农产品品质,对食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食品处理、卫生和微生物等安全指标进行持续、系统、科学的监控,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再则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各部门应该职责明确,互相协调,分片包干,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同时,鼓励消费者积*参与,举报渠道要畅通,处理要及时,形成整个社会齐抓共管的态势。
建立食品危险性评估体系是一种科学管理的方式,但是任何管理都在于人,光有制度还不足,重要的在于执行,在于平时的监督,要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就得在管理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