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健食品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球保健食品的市场销售额达到了700亿美元,增长速度约为7%,而在1995年,市场销售额仅为3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时,该值会接近1000亿美元,达到951.5亿美元。据预测,近10年内,全球保健食品市场将会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
中医药具有药食同源的医学传统。以大蒜为例牞如果作为食物佐料,大蒜就是食物;但当它用来制止腹泻时,大蒜就是中药。大蒜凝胶在德国归为中药产品类,在英国和美国归为食品补充剂类,在日本归为健康食品类。
由于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荐,中医药的地位在全球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牞中医药已逐步被很多国家进行立法认可,纳入主流医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止到2003年,全世界已有83个国家和地区从法律上认可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2006年我国中药出口达到了10.9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其中很多中药和中药饮片作为“保健品”进入国际市场,这将有助于扩大我国保健品国际市场影响,为我国保健品今后进入全球市场铺平道路。
保健品出口原料多成品少
由于忙于国内市场的拼杀,我国保健产业显然对于国际市场关注不够。曾经有些企业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如沈阳飞龙、湖南古汉养生精、济南三株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站稳脚跟。
2006年,我国保健品出口达到了6340万美元,同比增长35.52%,主要用于保健用途的人参、冬虫夏草和鹿茸出口额达到6759万美元,同比增长36.77%,均呈高速增长的态势。今年前2个月保健品出口达到1354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08.40%,人参等3种中药材出口达1244万美元,同比增长30.95%,仍然呈现着高速甚至超高速的增长态势。上述数据有力地说明了国际市场对我中药保健品的强劲需求。但保健品出口的品种结构却一直不理想,原料型的人参、鹿茸、蜂王浆、冬虫夏草占到出口总值的70%以上,制成品出口很少。市场以亚洲为主,占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利用多渠道支持促进出口
我国保健品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各种政策与行业组织平台,加快国际化进程。中药类保健品的产业链比较长,与农业的产业相关度非常大,出口保健品中又以中药材及一些原料性的保健品为主。按照WTO的承诺,我国对于农业的绿箱支持可以达到8%。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支持,增加出口。如商务部的农轻纺发展促进基金、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相关支持政策及国家对中小企业出口的系列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可以部分分解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保健品企业目前进入国际市场尚如同小学生,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缺乏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作为中医药国际化方面权威的行业服务组织,对国际市场有着较深的了解,拥有广泛的国际渠道。参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相关项目的评审,承担着行业的协调指导等工作任务。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还承担着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医药保健品展区的组织工作,每年8月举办北京国际健康产品展,并组织国内企业参加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地的健康产品展,以帮助我国保健品企业搭建扩大出口的平台。
国内外市场互动增强产业实力
发展具有中医药传统的保健品出口是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保健产业竞争的优势和特色。同时,中药类保健品比中药进入的门槛要低得多,市场进入、渠道建立、市场运作都会相对顺利。因此应运用中医药的传统理论来指导保健品出口产品的开发,用中医药理论注入新产品的内核。
注意开发大市场,传统的日本、韩国,还有美国、欧盟以及俄罗斯和中东市场,都**开发潜力。我国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往往都停留在卖产品的初级阶段,一卖了之。要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必须如同在国内市场上的拼杀,精心策划,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好的营销渠道,市场必须由我国企业自己来主导,队伍适度本土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还可以在国外学习与积累市场营销的经验,培养团队,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有不少事例说明,国际市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开发。中药行业中的天士力在国际市场的成功就是典型例证。
据统计,2005年中国保健食品销售总额约为800亿人民币左右,按照人均计算大约为61元/年,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民众的人均消费大多超过1000元。由此推断,中药保健品将在未来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