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后的处理光明又添败笔 利润与品牌谁更重要

百检网 2021-11-15
  发生"回奶事件"已经让消费者十分寒心,而抛出"回奶罐"一说后,更使人们觉得 光明主观自省不足

  "回奶事件"会引起超市更多的"日常促销",而这种"日常促销"如果更频繁、更广泛,留给消费者的将是品牌溃败的印象

  光明"回奶事件"在全国消费者中闹得沸沸扬扬,数日过去了,光明公司不但没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说法,还在 处理危机事件时屡出败招,致使自身业绩在各地市场明显下滑。人们在对"回奶事件"的发生表示不满的同时,也对这个知名品牌在处理危机事件时的种种表现而大为失望。

  自曝"回奶罐"内幕火上浇油

  "回奶事件"发生之初,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在向媒体做解释时自曝"回奶罐"一事,业内人士认为,王佳芬当时是慌不择言,自曝"回奶罐"不仅对澄清事实没有积*作用,还使得光明乃至整个乳品行业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像光明这样在业界备受瞩目的企业,发生"回奶事件"已经让消费者十分寒心,而抛出"回奶罐"一说后,更使人们觉得光明主观自省不足。光明此举不但不能平息消费者的愤怒和疑虑,还招致同行的一致反对,蒙牛、伊利、依露、优格乳、科尔沁等众多乳品企业纷纷出来"辟谣",把本想用"回奶罐"一说平息事件的光明推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一些业内人士担忧地说,"光明"抛出的"回奶罐"对开发国内乳品市场是很不利的,每个行业都会出现一些产品的质量问题,但不能否定整个行业。无论"回奶罐"是否在业内广泛的存在,道破这件事不仅对引导消费无利,对平息危机事件也没有起到根本性的缓冲。光明选择自曝"回奶罐"无异于火上浇油。

  一味缄默渐失人心

  显然,光明并没有从"雀巢碘超标"事件中吸取教训,同雀巢一样光明也在"回奶罐"事件发生后选择了沉默。长期的沉默引来的是消费者的口诛笔伐。

  虽然光明表示,在事件发生之后,公司即派副总裁张华富、质量总监钱莉为首的应急团队奔赴郑州处理该事件,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还在其网站上贴出了"诚告消费者书",称光明牛奶**没有加工销售过期奶的行为,但是此后公司便没有进一步的举措。记者几次打电话询问,都被告知"正在调查",这样长时间的沉默无异是在消磨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截止到目前,光明乳品在全国主要城市的销量均有下降。有媒体报道,有些地区的降幅达50%以上。记者在北京了解到,一些大型的超市,如家乐福、物美、西单等近日光明奶的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另一方面,光明乳业股价也不断下挫,*新数据显示累计跌幅达到17.42%,市值缩水超过1亿元。毫无疑问,人们期待着更为迅速、妥当的处理方式,而不愿看到光明一味的沉默下去。

  降价促销不合时宜

  事发以后,光明的一举一动都会备受消费者瞩目,处在这样危急的时期,光明的每一个动作都应当有利于恢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都应当显示出企业应对危机的决心和对自身产品的信心。然而记者在北京的一个家乐福超市看到光明牛奶还在做降价促销,记者注意到,同时降价销售的还有蒙牛、伊利等品牌的鲜牛奶,而光明促销奶却是少有人问津。促销员告诉记者,光明牛奶属于日常的促销,并不会有什么质量问题,然而受"回奶事件"影响,促销的效果并不好。

  在这个非常时期,光明牛奶的降价促销很容易让消费者同"回奶事件"联系起来。虽然降价促销可能如超市所说的是"日常促销",但记者担心受"回奶事件"的影响更多销量的下降,会引起超市更多的"日常促销",而这种"日常促销"如果更频繁、更广泛的出现,给消费者的将会是品牌溃败的印象,到那时光明几十年的品牌积累将毁于一旦。因此,记者认为,为了避免真正的溃败,光明应当不惜牺牲利润,全面停止"降价促销"。毕竟利润的损失比品牌的损失更易于弥补。

  如今的乳业被食品界称之为"高危行业"不仅仅是因为其竞争的激烈、生产链长管理庞杂,更因为越是知名度高的乳业品牌,消费群体就越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社会反应会异常敏感而强烈。虽然光明"回奶事件"至今仍无定论,但记者愿意相信几十年饱受赞誉的光明乳业仍保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会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满意的解释。而这一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不仅对光明乃至对整个乳品行业都将是一次考验。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