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建设和谐广东:污染物指标我国少了几千项,代表提议广东**健全
本报今天消息 记者蒋铮报道:“毒”白酒、“毒”腐竹、“毒”大米……老百姓吃到嘴巴里的东西,怎么到处是“毒”?“一泡、二洗、三过水”,为何炒盘青菜都要大费周折?在今天开幕的广东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万洪富和人大代表俞雪花,不约而同“盯”上了
标准不全、不严,不仅让百姓受苦,也使农业出口面临一道无形的“绿色壁垒”。2003年,广东农产品出口被退运112票,退运金额比加入“世贸”前的2001年大幅增长76.8%。西方国家屡屡以超标为由,无条件退回大批农产品,农民们手中的达标证书,成了废纸一张。从源头健全标准化
一棵青菜如何才能安全成为盘中餐?除了健全检测标准,还要从源头把关,一管到底。万洪富代表表示,生产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才能使农民和加工者有规可依。
流程至少应包括三方面:**,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化,在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进行的珠三角土壤调查中,就检出多种有机污染物,“毒”土种出来的农作物,同样有害;第二,栽种措施标准化,有些蔬菜晚上刚施完肥,第二天就被拿去菜市卖,假如有标准要求施肥后两天方可采摘出售,大多数农药残留都会自然挥发掉;第三,加工过程标准化,比如说无毒食品袋包装、售卖场地的卫生达标等等。跨部门成立“重案组”
“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现行的预警机制只能算‘防守战’!”俞雪花“出身”高校副教授,又是江门财政局的副局长,这位代表将食品安全保障的另一个重心,落在了政府部门身上。
俞雪花发现,*近不少食品安全事故,都发生在多年检验合格的企业中。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科技、环保、法制等若干部门,事故发生后,各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时有发生。
由政府“一把手”挂帅、成立跨部门的食品安全专职“重案组”是一个解决办法。“重案组”**确保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监管无“盲点”,其次要制定应急制度,一旦发生中毒事件,从医院救护、事故调查、信息发布到处罚措施,整个流程责任分明、衔接顺畅,可有效降低事故危害,避免市民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