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氮肥工业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背景和重点
排污许可制度是以固定源为管理对象,将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源监测、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管理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污染源的管理制度。我国实施“一证式”管理,“一企一证”,分阶段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
氮肥行业作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规定的重点行业,同时也是产能*其过剩的行业,“十二五”期间尿素产能过剩达1000万吨。
合成氨与尿素是氮肥工业重要的中间产品,我国这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占到世界总量的38.5%和41.6%,是世界*大的生产国。然而,2016年我国氮肥产量达到6071万吨,产能过剩严重,行业整体处于经营惨淡的状况。同时我国氮肥企业装置规模小,单套30万吨及以上合成氨装置产能仅占全国总产能1/3。
我国氮肥企业地理分布情况
其中,行业中78.8%的合成氨产量是以煤为原料,因为固定床常压煤气化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稳定等特点,所以约有50%的行业总产能来自于这一国家禁止新建的气化工艺。早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1350号文)中已经提出“积*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禁止核准或备案以及采用固定床间歇气化和直流冷却技术的煤气化项目”。因此固定床造气工艺是氮肥工业技术规范管控的重点。
谱尼测试环境监测部门的专家表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确立进一步促使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是在增加环保支出,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在为产能过剩行业谋求出路。氮肥行业就属于后者,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将利用双重“金箍”约束企业排放,合理管控促进行业转型。
二、氮肥工业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要点
氮肥行业技术规范编写的一个难点在于氮肥工业不同原料对应的生产单元、生产工艺及工艺类型、辅料、生产设施、产排污节点均不尽相同。“技术规范”根据氮肥工业各排放口污染物排放特点及排放负荷,对不同原料及对应生产工艺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污染较重的工艺加强了管控的力度。
谱尼测试环境监测部门的专家表示,氮肥行业环境管理存在三个短板:
**,氮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尚未发布,目前执行的标准大多都超过了20年,管控因子缺失,排放浓度限值过于宽松。
第二,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尿素造粒塔氨排放量大,绝大多数企业未采取管控措施。
第三,无组织管理控制缺失,以煤为原料的常压固定床技术,
固定床常压煤气化工艺管控的污染源
**,以重点管控的固定床工艺为例,“技术规范”对氨实施总量控制。技术规范强化了氨污染控制措施,加强了排放源和厂界的监测;要求企业应对氨有组织排放申请年许可排放量限值,这是首次对氮肥企业的氨排放进行总量控制。
其次,设置“其他排放情形”的实际排放量计算方式和自行监测、台账管理要求。
再次,对许可排放量上了双重“金箍”。“技术规范”要求对氮肥行业排污单位主要排放口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的年排放量进行许可,并要求许可排放量要按照基于许可排放浓度(速率)和单位产品排放绩效两种方法计算,从严确定。
三、提高氮肥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促进行业转型
“技术规范”立足行业特点,满足协同管理要求,具备了以下几个要件:
**,凡排放标准规定的污染物均在技术规范中做出了要求。
第二,许可排放量的确定是以排放标准、绩效核算、已分配的总量指标、环评审批文件为依据取*严的方法,综合考虑企业获得的合法有效的文件。
第三,对于约束性指标规定的污染物和对环境质量改善影响突出的污染物,既规定了浓度要求,也规定了排污量的要求。
第四,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地区从其规定,比如,对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纳入总磷和总氮控制的区域需要核算总磷、总氮许可排放量。
综上所述,氮肥行业的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是在厘清行业特征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查缺补漏并明确了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发证的过程即是一次全行业的梳理过程,氮肥企业将走上精细化的“一证式”管理道路。除此之外,氮肥行业的排污许可制改革在推动过程中,随着相关法律体系、技术支撑的逐步完善,在落实按证排污和依证监管的保障之下,相信可以更好的为氮肥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动力。
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PONY谱尼测试集团是全国多地环保局认可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全国多省首批建设项目环境现状监测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全国多省环保厅社会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单位、全国多省环保厅认可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环保检测机构等,拥有***的CNAS和CMA资质,可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等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海洋\水污染物、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欢迎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8195688或者点击https://www.baijiantest.com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