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国家认监委召开工业产品认证工作交流与工作推进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发布自愿性产品认证发展相关信息,分享自愿性产品认证优良实践,总结产品认证在创新发展、传递信任、质量提升、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亮点和经验,旨在推动产品认证跨越式发展,建设认证认可强国。
产品认证是由第三方对产品及服务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的重要信用保证形式。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我国产品认证行业在创新能力、满足产业需求、工作有效性、市场采信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认证对市场主体的增值效应尚不明显,认证制度供给存在低端重复问题。
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薄昱民在会上强调,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加快完善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在认证制度供给、服务能力、品牌建设、国际互认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产品认证对于提高供给质量、提振消费信心的积*作用。
国家认监委出台政策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
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质量提升的要求,充分发挥产品认证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和结构优化的作用,帮助认证机构面向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2015年底国家认监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鼓励自愿性产品认证的一系列促进政策,鼓励从业机构开发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新型认证服务,多角度助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水平。
《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打造一批社会公信、具有广泛市场影响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品牌。为此,国家认监委将鼓励认证机构开发针对不同质量安全特性的产品认证类型,积*开展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配送等新领域认证,加快建立低碳、节能、环保等绿色认证和标识体系,开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认证标志标识应用技术,方便消费者和采购商识别验证。
《意见》同时提出,鼓励认证机构发展海外业务,大力开发国际认证市场,促进国际间认证检测结果互认,推动我国重大装备、高端制造、新能源生产设备等产业“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信我国产品认证标准及认证结果。为了激发认证机构的创新活力,鼓励认证机构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认证标识、认证核心技术等采取法律保护措施。国家认监委将为认证机构开展的创新认证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对相关机构审批、认证规则备案、人员注册等专门制定快速流程,简化办理手续。
为了确保认证的公信力,国家认监委将要求认证机构建立质量责任追溯机制,自觉接受市场检验和社会监督,承担认证结果失实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并且设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认证相关信息。
我国工业产品认证成效斐然《指导意见》实施一年以来,我国工业产品认证工作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和自愿性产品认证认证证书合计突破100万张,其中,指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24家,共计颁发CCC证书53万多张(有效状态),批准自愿性产品认证机构119家(同比增长18%),共计颁发证书36万多张(有效状态),证书累计突破100万张 。 “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作用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产品安全,促进质量提升
保障质量安全更加有效,强化了CCC认证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汽车、家电、玩具等重点产品的风险防控与专项监督。通过实施强制性认证,有效推进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儿童安全座椅、农机等产品由强制认证之前产品合格率不到10%提升到目前90%以上。
培育新兴业态,引导产业升级
在新兴产业积*推进机器人、汽车联网服务检测认证联盟工作开展;开展风电、光伏、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软件等新兴认证项目,加强协同创新,发挥产品认证技术**、示范推广的行业***作用,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应用推广步伐;在传统行业开展电子电器、机动车辆、儿童用品、安防消防、家具建材、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在产业升级,促进汽车、高铁“走出去”等国家规划战略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截止目前,节能产品认证累计发放证书67776张,涉及企业3071家, 2016年实现节约电能56543.26百万度,折合标准煤1781.11万吨;节水产品认证累计发放证书10840张,涉及企业1468家, 2016年实现节约水资源462.22亿吨;可再生能源认证,累计发放证书5478张,涉及企业1493家,2016年实现替代电能160252.03百万度,折合标准煤5047.94万吨;累计发放国推污染控制认证证书2269张,涉及企业322家;累计发放低碳产品认证证书1100张,涉及企业400余家,低碳认证纳入《关于开展“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的通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的要求,“制定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整合方案”被列为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重点改革任务。质检总局、认监委会同相关部委,正在着手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统筹兼顾产品节能与减排、环保等绿色发展的不同技术要求,解决目前绿色产品标准不统一、认证种类繁多、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绿色生产与消费。
满足需求升级,促进消费回流
适应差异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组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信通院、上海电科院等国内权威认证检测机构围绕市场热点和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智能家电、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绿色轮胎、洁净玩具等认证项目,开展空气净化器、智能电饭煲等技术测评,支持自主品牌,推介中国制造,引导消费回流。
“十三五”时期将大力发展自愿性认证
日前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2个部委发布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把大力发展自愿性认证作为“十三五”时期产品认证的发展方向。根据规划,国家认监委将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制造业质量提升支撑工程和绿色发展支撑工程,在航空航天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节能汽车、现代农业装备、文物保护装备、机器人、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建立一批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项目),着力突破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领域认证认可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应急产品、铁道及轨道交通产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
本次自愿性产品认证优良实践介绍分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消费**、经验分享能力提升、市场导向用户需求四个版块。来自认证机构、检测机构、电商代表及获证企业分别进行了经验交流和介绍,总结了产品认证在创新发展、传递信任、质量提升、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亮点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