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在棉花现代品种基因组及结构变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百检网 2021-12-07

近日,河北农业大学马峙英教授团队在《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组装了陆地棉和海岛棉现代品种基因组,破译了海陆种间、陆陆种内基因组结构变异及其规律,揭示了陆地棉大规模种质材料结构变异的遗传效应,为作物重要性状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资源。

棉花共有4个栽培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是2个四倍体栽培种——陆地棉和海岛棉。陆地棉产量高、适应性强,占全球棉花总产量90%以上;海岛棉产量低、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好,约占全球棉花产量10%。长期以来,育种家在获得多逆境抗性的同时,努力通过协同提高产量和品质来培育陆地棉新品种,将海岛棉的优异性状转育到陆地棉中,以进一步改良品质和抗性。论文**作者、共同通讯作者马峙英说,一直以来,人们对棉花现代育成品种的基因组信息、现代育种过程中基因组的结构变异仍缺乏深入了解,有关棉花结构变异的遗传效应鲜为人知。

“陆地棉和海岛棉都是由A基因组和D基因组通过自然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而形成。”马峙英介绍,他们**组装了我国自育陆地棉现代品种农大棉8号和海岛棉Pima90的基因组,在农大棉8号中鉴定出80124个基因,其中152 0173 3840个为预测的新基因;在Pima90中鉴定到79613个基因,其中1267个为预测的新基因。

为了在陆地棉现代育种中有效利用海岛棉基因组变异,通过比对分析Pima90与农大棉8号基因组,发现海岛棉存在大量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构变异,而且在利用Pima90和陆地棉杂交培育的优质抗病新材料NDM373-9中检测到171个来自于海岛棉基因外显子区的变异,表明了对陆地棉改良的可行性。

该项研究还分析了结构变异对棉花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艳介绍,他们深度重测序了1081份世界各地的陆地棉种质资源,以农大棉8号为参考基因组获得了304630个结构变异,结合大规模多环境评价获得的纤维长度、强度、铃重、衣分和黄萎病抗性数据分析,发现346个与品质、97个与产量、3个与黄萎病抗性显著关联的重要结构变异。

此外,他们发现,在陆地棉Dt11染色体的3个结构变异能够使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大大降低,让棉花从感病变为耐病。在发现的60个抗黄萎病相关基因中,编码S-去甲乌药碱合成酶的基因GhNCS在抗黄萎病品种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沉默该基因导致抗病性显著增强:可以使棉花品种NDM8由耐病变为抗病,使CCRI8由感病变为耐病。“这证明GhNCS是控制黄萎病抗性的一个重要新基因。”张艳说。

马峙英表示,这一成果深化了棉花生物技术育种基础研究,将加快推进棉花品质、产量、抗病性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改良。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