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从市商务和粮食局获悉,去年以来,全市茧丝绸行业认真贯彻实施“152 0173 3840发展战略”、《推进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坚持“大纺织、大龙头、大创新、大市场、大环境”理念,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导向,以完善产业链、建设“中国绸都”为主线,大力强化发展举措,深入实施9大工程,全市丝纺服装产业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
培育基地 全市优质桑园面积达62万亩
田野里,一株株桑树连接成片向远处延伸,层层叠叠的绿叶在微风吹拂下,像绿浪一般翻滚……这是近日在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看到的“蜀北桑海”一景。
蓬安县“蜀北桑海”核心区覆盖新园乡油坊坝村、渔房村、面房垭村,辐射利溪镇挖龙坳村、量金斗村和龙蚕镇金家沟村、冯家坡村,连片发展万亩桑树循环产业园。目前,核心区万亩桑树苗已完成栽植,长势喜人。
“蜀北桑海”只是我市建设优质桑园基地的一个缩影。南充尚好桑茶公司在嘉陵区双桂镇新建5000亩桑茶核心示范区,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桑茶基地2万亩,开发桑叶茶、桑叶粉、桑食品等产品,桑产业年产值达1.5亿元。南部传弘农业在升钟库区流转土地发展桑园2000多亩,打造高附加值的僵蚕产业,辐射带动升钟库区新建僵蚕合作社4个,带动西充县中南乡等地新建僵蚕生产基地2000多亩。
“目前,全市新建(改建)桑园面积达6万亩,优质桑园面积达62万亩。”市商务和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重点规划南部、嘉陵、西充、仪陇、阆中、蓬安6个省、市级优质蚕茧基地县和50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
9大工程 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
市第六次党代会作出大力实施“152 0173 3840发展战略”、建设成渝第二城的总体部署,将丝纺服装产业作为促进南充经济发展的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我市还提出,用5-10年时间,培育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丝纺服装产业是我市传统产业,也是“152 0173 3840发展战略”中支撑南充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据市商务和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丝纺企业有72家,其中丝绸企业30家,有缫丝机6.256万绪(其中自动缫丝机5万绪)、丝织机3800台(其中箭杆织机400台)、工业平缝机近1000台;全市丝纺企业产桑蚕丝同比增长5.9%,蚕丝及交织机物同比增长3.8%,蚕丝被69万条、同比增长0.9%,生产丝纺服装250万件(套),丝绸总量居四川省**,丝绸主营收入占全省30%、排名全省**。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壮大,去年我市研究出台《南充市实施“152 0173 3840发展战略”推进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2017-2021年)》,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原料基地建设、产业平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名企项目招引、科研集成创新、内外市场拓展、自主品牌创建、文化名城建设、人才培养引进”9大工程。市商务和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9大工程将有力推动南充丝纺服装产业强势崛起。
塑造品牌 推进丝绸产业融合发展
6月2日,在位于嘉陵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看到,不少外地游客被南充深厚悠久的丝绸文化吸引,兴致盎然地参观展示厅的缫丝机、缂丝机、云锦提织机等设备。“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集丝绸历史、丝绸文化、丝绸展销为一体,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和才介绍,公司在都江堰、雅安南方丝路驿站、九寨沟唐蕃古道等旅游景区均建有丝绸文化体验馆和产品展示馆,去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
据介绍,全市茧丝绸行业以“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产品竞争力”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开拓丝绸消费市场,培育消费群体;我市还大力探索“丝纺服装产业+丝绸文化+休闲旅游”多元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以栽桑养蚕为体验的乡村旅游景点。其中六合丝博园景区启动国家4A景区创建工作;南充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和尚好桑茶公司建设蜀绘文化博物馆和尚好桑茶文化博物馆,形成“丝绸文化+丝绸工业”精品旅游线路;四川依格尔公司通过发展工业旅游,促进丝绸产业发展。此外,我市还积*做大做响丝绸品牌,“寿昌号”蚕丝被、“依格尔”牌丝绸产品、“银海丝绸”牌蚕丝被、“银河”牌手工打结地毯、“露茗、桑都”牌桑叶茶系列产品均荣获“四川省**产品”称号。
今年,我市将紧紧依托“中国绸都”这张名片,持续推进蚕桑基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做大做强中国优质茧丝基地,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倍增计划,积*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大项目、大品牌、大企业入驻;推广“基地+生产+销售”发展模式,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丝绸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