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的更大规模减税,既是对年初减税承诺的进一步兑现,也是基于当前形势判断下财政政策更加积*的回应。当前,我国经济总体稳中向好,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形势尤其是外部环境错综复杂,要保住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维持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实现“六个稳”的目标,还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加码助力。
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精准施策,正是本轮减税的要义。今年以来,包括增值税税率调降、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系列减税举措都聚焦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企业,获得了*大的减税“礼包”。
税务部门数据显示,5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改革,将原适用17%税率的制造业等行业和11%税率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减税政策效应自6月申报期开始显现,6月至8月累计减税959亿元。同时,从7月起,我国对18个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行业以及电网企业开展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工作,7月至8月共办理留抵退税786亿元。仅此两项合计减税就达152 0173 3840亿元。
本月起,伴随10月工资的发放,新个人所得税法减税红利也开始释放,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统一按照5000元/月执行,并执行新的税率表。这将为中低收入群体明显减税,而明年还将更大力度显现。从2019年1月1日起,新设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可在申报纳税时按规定标准予以税前扣除。可以预见,减税效果将进一步显现,推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实体企业是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创新之源,也是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风险的根基所在。只有为企业创造更好、更宽松的条件,才能保住就业、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住近年来结构升级的态势。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减税,无疑还要聚焦实体经济,聚焦制造业,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目前来看,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为更大规模减税创造了空间,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占据企业税收比例的“大头”,都可以考虑进一步适当调降税率,优化税制结构。
当然,减税不是一减了之,不是减的越多越好,既要算好企业的账,也要算好财政的账。从宏观层面来讲,虽然减税会起到“放水养鱼”的效果,但不可否认会造成财政减收,尤其是在当前积*财政发力,减税还要叠加增支的背景下,必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个别财政增收困难地区的风险防范、兜底责任、转移支付压力也要考虑到。
从微观感受来讲,减税的*终目的是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保障传导有效,又要考虑到对不同行业、同一行业不同环节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需要精准把握,全面考量。
总体而言,更大规模减税已在路上,决心之下,还需要更多的慧心、细心、耐心,*重要的是让减税的温度传达到企业,让企业更安心、更舒心、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