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纺织企业大迁移之后,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仍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纺织企业老板跑路、失联、工厂倒闭等事件时有发生。
纺织企业困局
广东一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倾诉:“我们国内外每吨
在作为中国纺织企业集中地的浙江,一张姓纺织企业负责人亦有同样的感慨。他告诉记者,在金融危机后,大多纺织企业一直处于低迷状 态,出口订单减少,纺织企业曾一度出现用工荒,
中国棉花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棉花库存1200多万吨,而目前每年实际总用量为680万吨,预计今年产量为660多万吨,配额89万吨.总供给将超过152 0173 3840万吨,也就是说,以目前的库存量来看,就算不再收储,我国3年内不会缺乏原材料。
而与巨大的棉花库存和丰产相悖的是,短期供需和市场现货依然偏紧。
内外价差较大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监测和农业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全国新棉采摘进度为47%,同比下降12.1个 百分点;
而下游产业链如纱、布市场成交冷清,棉纱的价格继续下跌,纺织企业仍然谨慎采购皮棉,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出现下滑。
期货方面,目前国内标准级棉销售均价14821元/吨,纽约棉花期货12月合约结算价63.00美分/磅,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 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按1%关税计算,折合人民币进口成本11912元/吨,较上周下跌126元/吨,跌幅1.1%,低于国内市场2909元/吨。
国际方面,棉花主产大国的印度其国有棉花公司尚未开展大规模收购,据了解,官方拖延收购是由于目前籽棉水分过高,预计收购将于11月初展开,届时籽棉的质量和数量都会有所提升。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我国新疆新棉陆续出疆,有利于缓解目前市场资源偏紧的状况,外棉会出现承压下跌。但无可否认的是,进口棉比国内市场棉花价格要低。
改革能否破解困局?
随着改革的深入,对于棉花市场的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内容包括停止储备棉投放,为新棉购销留出空间;除了发放关税内配额外,原则上不增加发放进口配额,鼓励纺织企业多使用国产棉;采取必要措施,引导支持大型棉花企业等市场主体积*入市收购,防止“卖棉难”。
观察人士指出,这是一个福音,将真正与市场接轨,棉花交易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政府不再干预。同时也保障了种植者的基本收益,国家不再按照固定价格进行临时收储,在市场价格较低时,种植者的种植收益通过国家补贴得到基本保障,稳定了棉花生产。
但也有市场人士表现出隐忧,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补贴中的各种矛盾还是交织在一起。在政策利好下,如何实现平稳过渡,促进改革顺利推进,破除目前市场怪圈,这会对后期种植者的积*性及信心产生根本性改变。
中国纺织企业能否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和在国际上享受平等公平的竞争,这会对中国纺织企业后期走向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