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目前市场已经回暖的企业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企业反映南疆目前皮棉成本是14000元/吨,如果降的太多的话,农民就会惜售,所以从成本方面来考虑,棉花的价格不会跌太多了。
2.新花的质量不比外棉差,有企业反馈,新花的质量比澳棉高两个等级,澳棉放置久了导致关于颜色及和强度一类的等级下降。所以国家实施目标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纺企用棉质量掌握在自己手中,上游的棉花质量必须过关,才能有市场。
3.棉花价格转向市场为主导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的纺织企业用棉成本逐渐地与国际接轨,纺企不再为原料价格发愁,以后更多的考虑是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对市场持悲观态度的企业认为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回暖,总结原因如下:
1.今年新花上市晚,从抛储结束到新棉大量上市中间有供应断档期,根据9月份棉花电视电话工作会议,国储棉近期投放市场的概率不大,因为 市场不具备投放的两个条件。现在的棉市价格是近期纺企购买棉花一个短期性的集中爆发,但多数仍属于随用随购,这种势头不会有持续性。
2.近两年国内棉花价格高企,化纤替代部分棉花需求。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化纤本身产能过剩,*近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带动化纤价格下跌,加之棉花价格的下跌进一步导致化纤价格的下跌,所以短时期化纤还是要替代部分棉花的需求。
3.新的棉花年度,我国除了发放向WTO承诺的89.4万吨进口配额外,原则上不再发放进口配额。对于全球来讲,棉花供应相对宽松,会导致
4.部分企业反映家纺行业受房地产不景气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棉花的需求。
5.从期货盘面上看,周线价格仍然处在空头走势中,所以棉花*近的走势只是个小反弹,真正的反弹还为时过早。
关于何谓整个产业链真正的企稳回升,拐点真正确立,纺织企业有以下观点:
1.若要棉花价格企稳回升,至少是化纤短纤对棉花的替代放慢脚步。
2.产业链的真正回暖要下游布和服装的需求有起色,拉动上游棉花的需求。
3.能够接到至少半年以上的较长订单,而且必须掌握产品定价权。
4.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开始增加上游原料的备货是拐点确立之时。
纺织企业盼望用棉成本与国际接轨,棉花价格稳定,促使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积*下单补库,盘活市场,产业发展向好。国家出台棉花目标价格补 贴政策,一方面保护了农民的收益,从长远上也是对纺织企业的一大利好,但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均需要磨合,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 终究是一种进步,带来了市场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