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表示,2014年启动新疆
在内地棉花生产历史上,棉花生产投入大(物化的、人力的)、风险高(来自市场与自然)一直是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村改革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之后,一批短、平、快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迅速发展壮大,特经种养与棉花形成了反差巨大的比较效益,因而棉花生产从风险角度属层层加码,于是乎,近几年间所形成的因比较效益问题而出现的特经挤粮棉状况已成蔓延之势。“屋漏偏逢天下雨”,在棉花产销面临不利的大背景下,无政之年给予内地2014年度棉花产销风险无疑是霜打雪挨。江苏大丰市农委一位多年从事棉花工作的同志说,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棉花,它都没有过去娇贵与受重视。而种植的比较效益不赢人,很自然就要被淘汰替换。2014年,国家一边取销收储政策,一边只在新疆搞目标价格补贴;-边说要将棉花回归市场,一边又定价补贴,且未惠及全国。分析下来,搞目标价格补贴实质上还是没有回归市场,在2014年的新疆,农民植棉若在补贴线之下,有政府为你买单,与政府作商家搞收储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生产亏了,国家会为你兜着,不至于让你穿帮。只不过前三年收储是国家花钱把棉花收下来存在国库里,所以现在是于高价重储之下努力地去库存,且一边去库存一边计谋着2014年的棉事棉市。
我们先不谈目标补贴价格政策细则要制定得上下左右都得体周详谈何容易,令内地棉花产业更为怀疑和不安的恰恰是2014年的棉花收购市场将是什么状况?前三年,400型棉企大收特收棉花资源,千方百计满足交储,有些企业在国家做“老板”的收储政策庇护下,着实赚了一把,只是适逢近几年棉花的面积产量都在往下掉,资源拥有不再往十几年前那么丰盈,否则,其收益还会更可观。但如此美好也将止步于难忘的2014,400型棉企优势不在了。不过,业内分析预计,在2014年市场,内地棉企、自营棉花收购的纺企固然不会因为资源的组织背水而战,盲目抢购,自然会始终把顺价经营、企业效益死抠不放。那么,对于棉花收购报价,将以效益经营为准则,宁低勿高。纵然收不到,也不会抬价抢购。因为有这样一种普遍心理,信息员在基层调查走访时,仍发现有众多棉企和自营棉花收购的纺企,尤其是收购加工能力不是很大的中小棉企眼下处于举棋不定的境况。**,棉花面积产量太少,僧多粥少的市场,有没有必要参与“争粥”,参与了,投入与收益失衡,还不如歇市不干。不收,效益从何而来,投入与工人如何开销打发?其次,往年的200型可以为400型做“二传手”,2014年400型回到了与盟友一致的起跑线,200型乃至其它小作坊自开炉灶,会变得更加小心。这些因素对于企业而言,都是分析政策,观察市场,考量效益,规避风险的安全措施。从总的形势走向看,内地2014年因资源、市场、资金、费用等等,投入收购加工的棉企至少要减少三成甚至一半,而已有两三年未曾收棉的企业在苏北棉区不在少数,人员分散、资产贬值、设备锈蚀,杂草丛生,容颜荒落的棉企随处可见。以上是内地涉棉企业心理及现状素描,这样的描述当然也不全是2014年内地棉花无新政之下的缩影,而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走到今天,内地棉花企业所呈现的一幅实景或一种状态,信息员不去评价棉改的是非得失,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相信业内人士会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点评。说了企业再说农民,国家2014年棉花新政不涉及内地,农民的心态想法如何?
从信息员采访调查的总体情况看,朴实的棉农对于国家在棉花方面的产业、惠顾性政策比其它任何种养殖业都少感到无可奈何,同样是农业生产,棉花至今仅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而在对其的重视程度上也明显的大不如前。谈及2014年棉事棉市,棉农的普遍心态是期待新棉价格如何呈现。从农产品价格走势逐年递升的经济形势看,含农副产品在内的任何物资包括工价薪资都在上行,棉花的价格执行当然不应该走下坡路,而2014年以来的政策、市场信息所反馈的情况均为秋后棉价与2013年比将呈回落趋势,且幅度较大。湖北等地竟有2014年新棉报价每500克3元的预报,比2013年每500克净少近1.50元。三分之一的降价幅度,若真如此,不是把几近休克的内陆棉区往死里拖吗?一方面价格不如上年,一方面上年有的哪些对企业、对棉农有着保护维利性质的政策再一取销,那么,今冬明春*为直观鲜明的动向就是大批农民不再种棉、大量企业会不再收购加工经营棉花。“不值钱,就不种”这话说起来轻松容易,而有许多农民仍是无可奈何之下才说出此话。种植结构调整哪里说得上是件容易的事,许多年来,特别是老年农户,在调结构上拿不准,吃亏蚀本的多了。种了几代人上百年棉花了,经验、设施、用具、情结何等难舍。而展望今年新棉市场,一股混乱无序的现象更是在所难免,农民持棉观望歇售会重于往年。信息员询问过的农民都怀此心态,“打也来,骂也来,亏本的买卖不来!”。多数农户在多年的棉花生产经历中,对于来自自然和市场的风险早已担惊受怕至*,而现今农民生产自主权,种植选择权又非常宽松,所以,情感上不愿再去背着风险搞种植。虽然有言风险越高,赢利空间也就越大的市场说辞,但细化到具体的小生产者,他们与做期货的人士有着本质区别,谋求自身安稳和即得利益是*实际的追求,而且在新形势、新变化面前,学会规避市场风险,寻求自我保护的普通农民会越来越多。因此,从以上调查分析己不难看出,国家在2014年的内陆棉花主产区的政策空白,将加剧棉花市场的混乱和棉花生产的滑坡。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国家着力改革棉花产销体制模式实行先试点再推开的策略是正确的,作为农民,也不该缠着政府要保护,要政府担保生产保盈不亏。但我国内陆三大棉花产区流域特定的生产、流通格局的形成与传承下的诸多积淀,以及中国农业的脆弱、农民的知识、财富、应市等水平能力的现状,一下子还构不成将其推向市场的“体质”与承受力,那样,农民、企业、纺织等全产业会无序失序,并滋生众多社会问题,殃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乡下调查时就有农民提到,党和政府关心三农、支持三农,把几无所能的传统棉农一古脑推向市场的汪洋大海,这是什么关心?叫什么支持?本人认为,棉花的市场化之路是要坚定地走的,但我国的改革注定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弱质、农民力薄,不能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与农民相比,非常需要来自党和政府的扶持,国家连续多年以一号文件形式发号施令做好三农工作,所表明的就是这一方向和意志。所以,就棉花工作而言,其也是国计民生乃至国防科技的重要战略物资,就2014年而言,作为非试点内陆棉区,棉农生产如何扶持与保障,务必形成并尽快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措施,改革转型的弯度不能过陡,特别是哪些将棉花仍作为主要种植品种的老传统棉区,纵然政府无力也不应去为农民大包大揽什么,但让他们再担生产无政形成的风险,负面效应会很大,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当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