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记者发现,一些中部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已开始新一轮的布局,考虑在三线城市入驻。
纺织业持续低迷
纺织企业还在“突围”之中。受需求持续萎缩影响,纺织行业的生产增速仍在下降。
央行11月2日发布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欧美日需求锐减,外需低迷,纺织品服装出口152 0173 3840.6亿美元,比上半年下降1.1%。
海关总署也于9月10日发布的数据称,前八个月,我国服装出口994.8亿美元,同比下降0.7%;纺织品出口625.1亿美元,同比下降0.7%。
除了出口疲软,国内外“棉价倒挂”的现象也未改观,这使得低迷的纺织业雪上加霜。
今年,国内外
对大部分纺织企业来说,受外贸经营权和信用额度的影响,棉花的进口配额非常有限,不少企业就不得不去购买昂贵的国内棉花。如此一来,纺织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利润随之下滑。
湖北省棉花协会的一位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现在形势太一般了,不说哀鸿遍野,也算是不畅”。
央行也在报告中称,在棉花价格波动、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纺织行业整体效益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央行:建议纺企向中西部迁移
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曾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但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纺织业行驶严峻。
据了解,目前我国纺织工业80%左右的产能集中在东部地区,但都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及需求萎缩的难题。
央行的报告认为,“十二五”时期是纺织行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应抓住机遇引导纺织行业有序转移,形成东中西部纺织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布局。
记者发现,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声音和动作,其实几年前就已出现。
公开资料显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棉纺织、服装行业的效益增长突出,2011年的利润率较2009年增长了1.3倍。
国家统计局的*新数据也显示,1月~7月中部地区纺织行业投资额同比增长了18.7%,占全国的30.5%,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投资额则同比增长19.7%,占全国比重的8%,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内地纺企:考虑迁往三线城市
东部沿海纺织企业“内迁”的步伐还在继续。但有一个信号,或许更值得关注。
记者发现,中部核心城市武汉、长沙等地的纺织企业,已开始与湖北孝感、红安等地对接,通过入驻当地产业园的方式“外迁”三线城市。
10月24日,由湖北川东集团投资百亿元的“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在湖北红安县奠基。此举被当地媒体解读为“红安整体承接武汉纺织产业转移的*新力作”。
据了解,在奠基仪式上,除了政府官员、纺织协会代表外,还有来自江苏常熟、福建石狮等东部地区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其中,江苏利雅德有限公司还在现场,签订了入驻意向协议。
如果这是东部企业“内迁”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武汉汉正街工业城、汉正洗染城的一些企业则已有“外迁”的苗头。
据《长江日报》报道,多位服装企业主表示了外迁的意向,因为“这里用工便宜,离武汉也近。”据了解,“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项目位于武麻高速的入口处,距武汉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汉口火车站均只有50公里的路程。
湖北川东集团旗下星垒营销公司的刘经理也告诉记者,武汉、长沙的多家纺织企业已表露入驻“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的想法。
据他介绍,**的武汉汉正街一般是纺织企业的门店,但加工厂基本处在武汉硚口区的长丰乡。今年3月,数千家服装加工小作坊从那里迁往湖北孝感市汉川新河镇。
“有部分还没走,也要往红安迁。红安(用工)工资不是很高,都是从农民中找工人。”刘经理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