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与荷兰帝斯曼纤维中间体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拟在福建合建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生产基地,预计一期工程的规划与施工将于年底前启动。这一消息又掀起了又一波己内酰胺行业产能快速扩张的浪潮。
近年来,我国己内酰胺的产能稳步增长,随着国内当时仅有的四家生产商的逐步扩能,截止2011年底,我国己内酰胺总产能达到59.0万吨/年,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接近10%。然而进入2012年后,增速明显加快。3月,山东海力化工一期10.0万吨装置建成投产;4月,浙江巨化集团公司完成扩能,总产能翻倍至5万吨;5月底和7月底,中石化巴陵石化与浙江恒逸集团在萧山合资建设的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装置A线与B线分别开车成功。到目前为止,我国己内酰胺总产能达到91.5万吨。
产能的迅速扩张与近年来我国锦纶丝、帘子布、聚酰胺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这些行业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表观需求量为70.5万吨,之后两年增长不快,在2008因经济形势不佳还一度同比减少4.7%至73.8万吨。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渐好转,下游需求旺盛,导致消费量大幅度增加。2011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表观消费量达到116.3万吨,同比增长3.4%,2005-2011年的平均增幅为8.7%。产品的自给率也由2005年的30.4%增加到2011年的46.2%。尽管如此,国内的供应缺口依然在不断扩大,2011年接近65万吨。而今天前6个月,进口量已达到40.3万吨,估计全年将突破80万吨。
国内己内酰胺市场需求强劲也推高了价格。2011-2012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内,己内酰胺的价格在20000元/吨上方的高位运行,*高曾达到29000元/吨,丰厚的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商前来“淘金”。在这其中,*为雄心勃勃的是中国石化,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巴陵石化为主体,同时通过合资等途径,努力建设百万吨级规模的己内酰胺装置。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巴陵石化将己内酰胺扩大到100万吨/年以上,到2020年,将己内酰胺产能达到200万吨/年左右。此外,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有多套新建或扩建项目将建成投产。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项目(包括今年已投产的)总计产能约有300万吨。如果其中有一半能够按照计划实施,那么预计到2015年底,我国的己内酰胺总产能将突破200万吨,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国家。
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中国需要这么多的己内酰胺吗?我国己内酰胺重要用于生产尼龙6纤维(锦纶6)和尼龙6工程塑料。2011年我国锦纶产量为152 0173 3840万吨,其中锦纶6消耗己内酰胺约93万吨,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0%。今后几年,我国锦纶行业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尼龙6纤维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20万吨。在非纤维尼龙6方面,2011年消耗己内酰胺约20万吨。预计到2015年,非纤维用途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将达到约25万吨,加上在其他方面的需求,总需求量将达到150万吨。
近两年国内己内酰胺装置保持着很高的开工率,在九成以上。以此推算,到“十二五”末期,国内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并且*有可能出现过剩。这似乎又是一个危言耸听的结论,因为有人会说未来有不确定因素,产能的释放是逐步的,市场也有逐渐接受、适应和消化的过程,但是在此前不是没有类似的先例。己内酰胺行业未来存在一定的风险,新建和扩建装置须谨慎。(本文摘自《化工在线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