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收购、加工、皮棉入库工作结束,内地员工也买票返程,疆内70%左右的棉企已一片冷清,部分厂家抓紧报价出售剩下的5-15批皮棉,争取春节前实现****清仓并落袋为安。由于郑期CF152 0173 3840、CF1705合约分别跌破14700元/吨、14800元/吨,因此内地用棉企业纷纷从郑期上买入仓单,不仅价格上低于现货,而且用非常少的资金锁定高等级棉花资源。
另外12月底以后将陆续有美棉、乌棉、印度棉等抵港,再加上对2017年3月6日启动的储备棉轮出寄予厚望,因此内地纺织厂原料补库力度、热情令棉花企业大失所望,“随用随买、看单下料”仍是基本策略。12月27-28日,少数北疆奎屯、塔城等地的机采棉厂家报出打包*低15000元/吨(毛重)清仓的价格,但响应的贸易商、纺织厂仍不多,整个棉市进入僵持状态。
从调查来看,2016/17年度从农发行、信用社等贷款的棉花加工企业皮棉销售进度比较快,有的地州发行已实现贷款50%左右“双结零。而靠自筹、自有收购资金或从内地银行贷款的轧花厂销售进度则稍慢,阿克苏、库尔勒等地少部分轧花厂皮棉销售进度不足35%。
一是12月下旬以来监管库现货报价已与皮棉综合成本持平甚至低于成本200-300元/吨,棉企惜售情绪高涨,有的厂家通过“质押”获得流动资金,维持正常运营;二是近日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