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积大幅降低,局部降50%
截至12月中旬,山东滨州、德州、东营等地
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2014年东营棉花面积为152 0173 3840万亩,较2013年的204万吨减少74万亩,降幅36.3%。东营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是传统棉区,2012年植棉面积还在260余万亩,但近三年以来面积累积下滑。
“多数产区面积都下降很多,多的地区达到50%。”棉农老刘说,山东素有“棉花之乡”之称,但2012-2014年各地棉田积累下滑,已到了伤筋动骨之境。
本年度棉农收益大减,热情再降
棉农是经济作用,面积多寡价格是指挥捧。三年临时收储时期,棉花价格维持在3.5-4.5元/斤区间,棉农“吃不饱,也饿不着”,但相比粮食等 作物的收益明显不如。2014年,
“种子、化肥、农药、拾花、灌溉等费加在一起也有600多元/亩了,这还不算一家三口连续三个多月在地里忙活。”老李说,如果再加上他一家三口 的工时费100元/天×5天×3人=1500元/亩,那么种棉综合成本为600+1500=2100元/亩。因此,他亏损2100-1121=979元 /亩。
多数棉农打算“弃棉改粮”,预计2015年面积大减5成以上
16日,夏津一位责任田棉农告诉笔者,他家已20多年坚持种棉,今年种棉7亩,但是他已打算明年放弃种棉了。“收益太低了,也没啥前途了。”该棉农说,夏津县土壤适于种棉,如果不是逼不得己,大家都是“棉花情深”,不愿舍弃。
但就是因素棉花行业一年不如一年,大家不得己放弃。**,夏津下游企业普遍不景气。50万人口中有20多万人从事棉花生产经营,使这里诞生了棉 花市场,派生了445家涉棉企业,纺纱能力200万纱锭,每年有37.5万吨纱线、9000万米布匹、3000万套服装、500万件针织品由此“神州 行”。但近年来,下游行业半数以上“关门大吉”,给上游形成*大冲击。第二,政策上的变化。2014年,临时收储政策退出,棉花重归市场。但是直补政策明 显“偏”新疆,而对内地重视不够,这给内地棉花产业带来不利。相较之下,棉农“改换门庭”。
不仅责任田棉农,一些包地棉农也正在逐步退出。德州的老杨是一位老棉农,他说,未来2-3年,山东种棉只有两路:**,向沿海盐碱地区转移,向 贫瘠土地要效益;第二,依靠土地流转政策,加上对土地流转的大额补贴鼓励。“唉,不管怎样,山东棉花也难逃边缘产业的命运。”老杨表示。
综上所述,预计2015年,山东棉花仍将大幅减少,再就是向沿海盐碱地区转移,但估计量不会太大。“山东棉花危矣。”很多人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