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个十年中,棉花价格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和化纤价格相当,但从2009/10开始,棉花价格开始明显高于化纤价格。中国大规模收储时期,中国国内棉价长期保持在144美分左右,而随着临时收储的结束,国内棉价迅速下跌。2014/15年度,中国国内棉价从2014年8月份的126美分下跌到2015年7月份的98美分,而且在8月份继续下跌至95美分左右,国内外价差明显收窄。不过,这段时间化纤价格也出现了下跌,和棉花的价差保持稳定。
棉花价格偏高使中国棉纺生产缺乏竞争力。2015/16年度,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为770万吨,远低于十年前超千万吨的历史高点。近几年,随着棉纺生产竞争力的下降,中国的棉花消费开始转移到国家,主要是亚洲国家,这一趋势在2015/16年度还将持续。尽管如此,由于国际棉价高于化纤价格,2015/16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预计仅增长2%,为2500万吨,仍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消费量预计增长3%,分别达到560万吨和260万吨。土耳其消费量预计增长5%,达到140万吨。孟加拉国消费量预计增长4%,达到97.4万吨。越南取代巴西成为棉花消费第六大国,消费量预计增长13%,达到95.3万吨。
2015/16年度,全球棉花进口量预计稳定在760万吨,中国进口量预计为152 0173 3840万吨,同比减少12%,连续第五年下降。中国以外地区的进口量预计为600万吨,同比增长1%,抵消中国进口量的减少。孟加拉国进口量预计增长1%,达到97.2万吨,印度尼西亚进口量预计为79万吨,同比增长3%,越南进口量预计为95.6万吨,增长2%,是十年前的五倍多。美棉出口量预计减少9%,但仍是全球**大出口国,印度出口量预计为120万吨,同比增长21%。
由于全球棉花消费量超过产量,2015/16年度全球期末库存预计六年来首次下降,为2040万吨,同比减少6%。尽管如此,棉花需求增长幅度有限,对基本面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