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弱驱动不代表没有驱动,尤其是在关注预期的期货市场上,资金对于低估值棉花的关注度从未减少,对于棉花市场也存在诸多预期,从资金面、情绪面上对
一、减产预期过于强烈
10月后,在减产传闻下,籽棉收购价出现了明显的V型反转,带动郑棉从12000低位反弹。但产量变动*实质还是看面积、单产和衣分,令人奇怪的是,从前期一些调研结果来看,并无明显的减产征兆,减产预期也未在种植期间通过期货盘面发酵。在10月底朱家角棉花会议上,给出了全疆约5.3%-6.7%减产幅度的预期。而从后期的一些走访调研来看,市场出现减产的心理,原因可能在于今年轧花厂产能过剩,加上棉农惜售情绪,导致每家轧花厂收购量较去年同期减少,出现减产的感觉。从目前的加工数据来看,累计加工量仅较全年同期减少2%不到,不足以支撑5%以上减产幅度的预期。不过,今年南疆机采比重有所提高,采摘进度偏快,也侧面提高加工进度,或将印证减产幅度。若后市随着加工量进入尾声,减产预期证伪,郑棉也可能面临回调挤出升水。
二、对收储的利多预期
市场普遍对收储以利多心态面对。昨天夜盘前,收储新疆棉花的相关政策正式落地,但从盘面反应来看,郑棉价格走出冲高回落的走势,大有利多出尽的意思。笔者认为,轮入棉花,对于弥补供应端缺口的意义远大于提振棉花价格的意义:1、产销缺口存在,需要国储棉弥补:当前尽管国内棉市需求疲软,但通过库存数据、抛储量、进口量的推算,每月大致平均消费约60万吨上下,较农业农村部预计的580万吨产量存在约140万吨缺口。2、国储库存位于警戒线下方,需要棉花轮入:经过*近几年持续抛储,国家棉花储备量已经从1095万吨降低至150万吨左右,质、量均难以满足国内纱厂需求。3、从价格角度来看,周三收储预期增强下,带动期货市场情绪,郑棉出现约200点的反弹。一般而言,收储内棉,当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国内棉花价格。但价格只是温度计上的读数,客观反映当下市场供求格局。收储内棉的手段无异于是用手焐热温度计的玻璃泡,仅仅带来读数的提升,而无法改变市场的真实温度。
综上来看,相比起收储内棉,我们更需要收储外棉来弥补供应端的不足。用当下国内棉花产量弥补未来抛储,无异于扒了东墙补西墙,实际供应并没有被消化,而是延后了。另外,收储政策必然人为带来棉价托底现象,这向上游释放出一个稳定安全的信号,可以推测,未来棉花种植生产以及加工的意愿难降,增强下一年度增产预期,更不利于棉花价格形成反转。
三、对贸易关系缓和影响的乐观预期
期货市场中,预期相当重要,但市场的预期也有错误的时候。当下*重要一点在于,市场对棉花需求认识错误:关税加征使得中国输美棉纺织品订单锐减,从而带来棉花需求降低。持续走弱的盘面也的确应证了棉花需求降低。然而,关税加征和棉花需求降低,从过去相关数据来看,没有直接关系。截止今年8月份,中国输美棉纺织品出口量实际减幅并不明显:在美国所有进口棉纺织品统计中,来自中国的商品始终占据30-35%的地位。
这进一步说明:**,前期关税加征程度并没有导致中国输美棉纺织品订单萎缩,反推,即便后续贸易关系缓和,报复性关税全部取消后也不会明显带来美国的新增订单;第二,造成国内棉花需求不济另有其他原因。我们注意到,我国服装出口呈现萎靡状态,其中,欧洲、日本、中国香港以及加拿大等出口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也就是说明,在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棉纺服装需求呈现趋势性弱化,这一利空点,未来可能仍会持续。
笔者还是维持文章开头的观点,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获得立足于基本面的向上反转驱动,终究还是需要关注棉花需求端的情况。尽管目前棉花内外价差形成倒挂之势,夯实未来部分棉纺订单回流国内的基础,提振需求。但当下宏观环境依然不理想,仅靠供应端的炒作难以对棉价形成实质性驱动,上涨依然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