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利空升级增加棉市曲折性

百检网 2021-12-15
9月17日—18日,中美贸易战对抗再度升级,内外棉市场在悲观情绪的冲击下破位暴跌,这是否会断送棉花慢牛的根基,后市行情又将如何演绎?

  贸易战对抗升级,利空情绪和需求

  美国时间9月17日,白宫宣布将从9月2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税率为10%的关税,并将于2019年1月1日将税率标准提升至25%。对此消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北京时间9月18日晚间宣布,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同样自9月24日起实施。委员会同时表示,如果美方执意进一步提高加征关税税率,中方将给予相应回应。

  目前美方的征税清单涵盖绝大部分纺织原料、半成品以及少量服装附件产品,中国对美出口额较大的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和家用纺织制成品等商品未列入清单。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实际征税清单涉及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额约103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及原料出口额的22.6%。但是,经过此次对抗升级,市场预期剩余另外的353亿纺织品服装恐怕难以幸免。目前,有少数下游企业反映金九银十旺季不旺,纺服出口订单不及往年,贸易战对消费的利空已经出现实质苗头,由于统计数据的延后发布,这一点还需跟踪考证。

  笔者认为,经过持续地拉锯和对抗,棉花市场投资者对于贸易战的定性已经从“事件型驱动”变为“成长性利空”。即贸易战对于棉花需求的利空具有长期性和成长性,不会在某次下跌中彻底消化。那么,市场对该驱动的解读就会长期悲观,并且会形成不断恶化的预期,会增加棉价向下调整的频率和幅度。

  缺口预期仍在,产业利多驱动不变

  笔者在8月赴新疆调研半月,行程遍及北疆和南疆主要产棉区,样本占全疆棉花产量的63%,预计,2018/19年度新疆棉花产量有望达到540万吨左右,比去年增产35万吨,增幅约7%。虽然疆棉增产,但不改国内缺口预期,地产棉产量计70万吨,那么全国棉花产量约610万吨,面对925万吨的消费量,仍有315万吨的产需缺口,去库存趋势不变。即便受贸易战影响,925万吨的消费预估可能要打折扣,但难以改变去库存大势。

  在缺口预期下,市场普遍看涨新花开秤价,目前新疆大部分地区开秤价高开高走,具体见下表。目前,新花絮棉报价在152 0173 3840元/吨,毛重,带票。籽棉大量上市尚未展开,新花纺棉报价尚不明朗,不过笔者测算恐难低于17500元/吨,对盘面的支撑仍在。从这个角度看,目前郑棉是超跌的,下方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棉花本身的基本面支持产需缺口驱动下的慢牛行情,但贸易战会又从情绪和需求上带来利空,两股力量的角力增加了棉花市场的曲折性和不确定性,给行情判断带来*大的难度。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