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轧花厂大都表现出消*情绪。
1、无米下锅。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内地轧花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米下锅”。30日,一位山东德州400型轧花厂负责人说,该厂80片的轧花机8台,400型打包机2台,一年能加工出的皮棉数量至少在2万吨。在这样一个大厂,2016/17年度仅加工棉花470吨。
该负责人表示:“我看大厂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一星半点的棉花,塞牙缝都不够。”这两三年,山东、河北及河南等地,植棉面积急剧缩小。面对几百家400型大厂的需求,确实是“肉少狼多”。
2、小厂灵活,却被围堵。这两年,政策有所放开,200型小厂逐渐浮出水面。但从16年情况来看,并不容乐观。河北省沧州、衡水等地是200型小厂的集中区域,2016/17年度,这些小厂基本没有利润可图。
一是市场对小厂信任度不够。截至30日,一些3级小包棉仅能卖到152 0173 3840-15200元/吨,比大包棉15500-15600元/吨的价格低400-500元/吨。为啥会这样,主要原因就是小包棉的市场信誉度不够。
二是小型棉企产品通常仅能销往小型纺企。据了解,近两年,小包棉的主要销售对象是周边小型纺企,由于小型纺企资金紧张,产品以低支纱为主,这让小包棉一直处在货款难收、价格难涨的尴尬境遇。
据部分大中型纺企反馈,一方面小包棉分布零散,难以满足大规模采购;另一方面,大中型纺企都已改进与大包棉相适应的设备条件,使用小包棉反倒更麻烦。
3、赴疆包厂难立足。目标价格实施的三年,也是内地部分轧花厂赴疆“淘金”的三年。这三年之中,赴疆轧花厂可谓酸苦辣咸各种滋味在心头,唯独少了“甜”这种滋味。据了解,由于内地赴疆包厂企业,需支付租赁等费用,在利润微薄情况下,就让企陷入无法赢利状态。山东聊城一家轧花厂自2014年就开始赴疆包厂经营,这三年不光没赚到钱,还赔上了一笔。
内地轧花厂感觉前路茫茫,如何化解危机?如何才能刺激内地棉花面积增长,让市场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