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张家港等地贸易商反映,从几家外商的预售报价来看,12月底能到港的2016/17年度美棉即使有申请也寥寥可数,有采购需求的纺织厂和中间商也不抱多大希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美棉装船、抵港较预期明显延后呢?笔者归纳如下:
一、2016年度美棉采收、分检稍有延期,中国买家的装运期以12/1月份居多(11月份船期美棉数量偏低)。由于2016年储备棉轮出延长至9月底导致内地纺织企业、中间商棉花库存相对充裕;加上对于2016/17新疆棉花总产增长、品级品质有较大提升的预期,9/10月份中国买家对11/12/1月份船期的美棉、乌棉、西非棉等几乎没有多少询价、签约进口的兴趣;而美国部分棉区受降雨、天气的影响,C/A、PIMA及中长绒上市有所推迟也对中国买家下单有所制约;另外,11月中旬ICE主力合约72-73美分/磅盘整,国内采购企业接受能力不足。
二、前期花的品质不能满足中国买家需要,外商和买方协商推迟20-30天装运。从报价来看,美棉前期花主要是EMOT GC ,“31”“41”级比例较高,而且断裂比强度偏低、一致性稍差,纺40S及以上高支纱配棉有些困难,因此对于自有棉花进口配额且并非“等米下锅”的纺企而言关注和采购的重点是高品级高品质的中期花(船期12/1月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几家大中型纱厂表示,前期到港的美棉大多存在纤维长度不够、回潮大且短绒含量高、强力一般的问题,不适合纺高配、高支精梳纱;原料采购上大多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
三、港口保税的2016年度澳棉、美棉、乌棉等高品质棉花“救急”。据了解,截止12月中旬,国内各主港外棉保税数量仍达到5.5-6万吨,而且高品质的乌棉、澳棉和美棉、西非棉占据的比重较大;10/11月份SM、GM级澳棉现货一度询价和出库非常“火爆”,库存快速下降。一些有需求的用棉企业及时采购港口陈棉和2016/17年度新疆棉,2016年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展期至2017年2月底前使用;当然美国总统大选及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导致美棉12月底前抵港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