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期,棉花市场由原来的收储逐步跨入目标价格时代。 **从价格方面,棉花收储期间,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收窄至4%之内;然14/15年度新花陆续上市,市场主导作用下,棉价出现断崖式下跌,10月份一度跌至五年新低,截止目前国内棉花均价仍同比回落12%。
其次从
综合来看,政策交替,各环节需适应调整,市场摸索阶段下,棉花价格势必会存震荡。 目标价格时代是否达到了回归市场、保护棉农的目标?
新疆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是作为农产品目标价格探索的先锋,有利于重归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目标价格根据平均种植 成本及国内外市场价格核算出来的,能基本保障棉农的利益。而内地9省定额补贴2000元/吨,截止目前仅安徽省发布了实施细则,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和亩均为 标准补贴,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地棉花产量及实际情况核算,补贴额0.3-0.4元/斤,加上棉农实际的销售价格,仍比去年同期下降近20%,在种植成 本变动有限的情况下,棉农的实际效益尤其是比较收益大幅下降,综合来看,新年度种植面积继续下降已不可避免。
进口棉一直在国内市场分一杯羹,配额政策调整能否制约进口市场? 2012年以来,质优价廉的进口棉一直受到棉纺企业青睐,新疆棉与进口棉长期处于此消彼长的态势,然地产棉鉴于综合指标偏低,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9月中 旬国家对2015年度配额政策调整,原则上除了89.4万吨配额之外不再增发配额,进口棉市场将全面收紧,而12月中旬国家再次发布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 数量的棉花继续实施滑准税,税率不变。这是否预示2015年进口棉比例仍将保持一定机数?
棉花市场购销僵持,节后能否扭转弱势 临近年底,由于资金紧张以及终端纱库存压力较大,令棉纺企业入市更加谨慎,对于原料采购规模和价位控制严格,同时亦削减了皮棉上涨的动力和空间。笔者认 为,节前棉纺企业购销总体难有效提升,春节过后,传统补库周期带动下,购销或有加快,但棉价能否攀升,仍关注纺企需求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