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内地曾经的
“寒露”去,“霜降” 来,从地理纬度和农时季节看,眼下正是长江、黄淮流域棉花采摘季节。作为曾经的棉花种植大省,江苏省2004年棉花种植面积达614.43万亩,主要分布 在苏北和苏中地区。然而,今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不到200万亩,下降幅度很大。射阳、大丰曾经是全国棉花生产大县,2005年射阳县种植面积接近100万 亩,然而,今年剧减到只有8万亩左右。“这8万亩棉花地还是因为不适宜种水稻,农民只能种棉花。”射阳县作栽站站长茆春太告诉介绍说,今年
在力推棉花市场化进程中,江苏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这样的信息,今年以来棉花价格一路下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取消执行了3年的棉花临时 收储政策,除对新疆棉农实行直补以外,其他地区所有棉农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这意味着,从今年起国内棉花价格已从“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那么,执行 了几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何以要取消呢?原因是国内外棉价严重倒挂,即国际市场棉花价格远远低于国内市场,目前进口棉价格每吨11000元左右,远低于国 产棉价。居高不下的棉花价格会削弱下游纺织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再者,据透露,目前全国库存高居,相当于存储了全国两年多的棉花产量。在目前国际国内棉 花价格严重倒挂的前提下,储存的棉花难以顺价销售,长此以往,将严重扭曲棉花价格,并影响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放弃收储、让市场定价,是正确的选 择。
“种棉收入偏低,也是农民不愿意种的原因。”南通市作栽站站长周宇通过微博表示,曾经是棉花种植大市的南通市,*多时种棉面积接近300万亩, 而目前只有50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启东、海门、如东等沿海沙壤地区,内陆基本上没有棉田。他认为,种粮食机械化程度很高,而棉花从育苗、移栽、施肥、打 农药,直到采摘,全部靠人工,劳动力成本比种粮食高多了。从经济效益来看,虽然种棉每亩毛收入1500-2000元,刨去农本,亩均能赚七八百元,但由于 投入的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综合效益其实远不如种粮。
尽管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但国际市场棉花供应却呈过剩状态。长期关注
棉花种植面积持续减少引起盐城市农业系统一位棉花专家的忧虑,他认为,棉花不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为宝贵的战略物资,还是劳动密集型作 物,不能因为过剩,或比较效益低,就放弃棉花种植。他还认为,从中国纺织工业的市场竞争和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中国不能完全依赖进口棉,仍需要保持一定的产 量和储备,这样才能满足纺织产业的用棉需求和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否则就很容易受制于人,造成纺织产品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从而陷入被动。 但省政府参事、资深农业专家刘立仁不这么认为,他说,高价收储脱离了市场规律,收储政策执行3年来,棉农收入增长有限,但棉纺工业受损严重。“巨量的棉花 储备就像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如果继续执行收储政策,不仅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且这个‘堰塞湖’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危险。”他说,取消收储政策,理顺了价格 关系,痛在一时,利在长久。现在中国已经融入国际市场,那么就应该顺着市场之势而为;究竟种不种棉花,还是让市场决定*好。“棉花可以储存很长时间,只要 战略储备充足,种植面积减少并不可怕。让农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让农民增收,才是*重要的事。”
信息员编发此文认为,棉花作为重要的国计民生物资,不仅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和影响巨大,也是除粮食之外不可或缺的。而且,长期的发展也使之形 成了与国民经济齿合相联的相对健全的产业体系。棉花的历史进程走到当下,产销市场出现波动并不是孤立鲜见的,是时代、经济、市场变化的必然。现在,说到棉 花,人者见仁,智者见智,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观点、立场、意见。但不管怎么说,把中国棉花融入国际市场是对的,把一切物质的产销行为都纳入市场运行的法则更 是无可非议。本人要说的,办中国的事情,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西方国家搞农业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他们的产业上、中、下游与中国的农业产业体系区别很大,他 们的组织工作是面对大大小小的农场主,我们却是面对亿万农民,不同质不同面不同国力基础差距很大。此外,我国的棉花流通、纺织业先计划后放开,都在政策指 导下运行经营,现在全面推向市场,对传统产区的农民、对业己形成的流通、纺织产业体系,国家要有妥善的安排处置策略,也就是说在不影响棉花市场化发展的同 时,善待传统型棉农,安抚旧制下的涉棉涉纺企业,让其在适缓的过程顺利完成转型或调整。此外,从数字上看,国棉储存较多,但不可因其“一叶” 而“障目”, 要站在理性、长远、战略的高度考虑一个泱泱大国棉花的生产、储备、供需问题。等感到余缺再献媚生产是要出问题的,因为农产品恢复性生产有多难,不是字里行 间所能料及的,因此,纵然是案头决策,也要把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贯穿于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