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棉区农民对新棉价格期望值较高,业内人士寄语:冷静理性对待棉市之变。
近日,有来自国家经济部门、行业协会、高等学府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到内陆棉区调查
就企业而言,国家今年取消收储政策,且仅在新疆试点目标价格补贴。对此,内地以400型棉企为棉花收购主体的经营企业不再享有来自国家政策的托保,在完全市场化运作的状态下,对于收购期初乃至收购全程,企业对于价格的监测与实施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是肯定的,现实的。这一点,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并无过之。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内陆棉区多集中于长江、黄淮流域及华南地区,这些地区农业发展综合形态明显,气候特征构成种植品种多样性和投入产出的可比性,也因此产生出近几年棉花因市场动荡,比较效益差而面积产量在内陆传统主产区大幅回落的现象。
在今年国家对内陆棉区政策几乎“搁空” 的情势下,棉农只有持棉盼价、争价、熬价的单方行为,在棉花上市收购期间的售收对峙已是狼烟己蓄。在走访调查中,更多的农民并不理会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自然形成等说教,更多向往的是收益多少上的是现实取向,看准的是农产品年年长、年年涨,棉花凭什么要下滑不止?田是我种的,我有权决定种什么。棉价低到我接受不了的程度上,我就不会种。而从今年内陆多地至大暑前后的棉花生育情况看,几项主要生育指标都不及往年同期,如果中后期遭遇台风、旱涝、病虫影响,今年产量至少出现10-20%的减幅,在作物产量不如往年的年景中,农民往往会把弥补欠产的期望押在农产品销售价格上,所以,多路人员深入长江流域棉区调查时,几乎都听到了农户如此心声。而盐城、南通等传统主产棉区的农情调查及农技下乡问计于民的信息也无处不体现出棉农对今年新棉收购收价格的企高心理。
从近
在此,我们也得对农民朋友说上几句,种棉花,苦,风险大,但你再回头看看,如今种什么是种在“保险田”里的呢?就是上了保险,也是十赔九不全。我是说你种什么作物都得有个赔与赚的心理预期。当然,粮食基本上保赢不亏,这是大家的饭碗,国计民生,国家得托着、确保每一位国民都能有饭吃。其它的,有可替代的,都将由市场去调节供需。这是个方向,棉花,便是走出“保育院”, 进入大市场中原先也由国家托保品种中的一员。取消收储,价格与市场接轨等等,这就是棉花净身入市的系列动作。按这个走势,作为农民,**要理解,搞市场经营,国家不能也无力去包揽什么,那也不是市场经济做法。那么,我们农民可以做的是认真地观察市场,分析行情,理性决定自家种植行为,基本条件当然是什么赚钱种什么,但作为种了一辈子棉花的传统产区农户,不一定就一下子完杀传统,株棉不种。你可以少种、精种,在单产效益上下功夫求突破。你也可以搞些改革创新,追求科学植棉,如江苏盐城传统产区近年推行的轻简栽培、宜机生产等等,都是棉花生产上催枯拉朽的革新创举。当你能够把植棉的比较效益搞上去,把种棉花当成一件轻松快乐无风险的生产劳动,那你就是棉花生产上的“百年主人”, 而对于发展到理想境地的任何一项产业,必定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当然了,据说国家正在加紧制定有关扶持政策,给予内地棉花生产一个说法,这是一个好消息,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