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分析如下:一,
从棉农交售
二是拾花劳力不足,采摘不及时。近几年,通过高密度种植技术、新品种测出配方施肥技术、棉花膜下滴灌 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棉花的单产,但拾花劳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据报道2011年兵团计划引进拾花工40万人,实际到兵团 的拾花劳力只有37.18万人,疆内14.9万人,疆外22.28万人,缺口较大。棉农为争夺拾花劳力,能尽早的拾回籽棉,只有提高拾花费用。拾花工为了 经济效益,只要数量不讲质量,采拾得籽棉、棉枝、
三是加工企业未严格施行“一试五定”分 级分垛制度。一试五定、分级分垛是提高皮棉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棉检人员通过自己的技能将籽棉按不同等级,长度分别垛放,分别轧工,可为加工企业增加创造 利润。而目前事实是,各加工企业在籽棉收购过程中,一是对棉检人员技术力量不重视,二是对籽棉检验一试五定工作不重视。按国家标准规定,加工企业一条生产 线*少有4位棉检人员,但企业为节省成本都未严格按规定执行,特别是私人加工企业,各企业在籽棉收购中,考核的重要指标是衣分,以衣分定价格,以衣分亏损 进行考核。在籽棉分级中,只简单的分霜前花﹙白棉﹚和霜后花﹙黄棉﹚,籽棉混级混垛。由于籽棉未实施一试五定,分级分垛的制度,籽棉等级混级,长度整齐度 差,轧花的皮棉品质总体较低。
四是加工企业无序竞争。据了解北疆地区奎屯、乌苏、沙湾三地加工企业有100多家,同一地方加工企业数量 多,较为集中,且各加工企业是以籽棉代加工为主﹙兵团企业除外﹚,一个加工企业都是由几个私人老板包垛子,各自收购籽棉,分别加工,各行其事。在籽棉收购 季节,各加工企业相互竞争,争夺籽棉资源,企业中各私人老板之间也相互竞争。为提高籽棉收购量,各加工企业对籽棉收购质量要求放松,籽棉回潮,杂质较高, 这对棉贩子参假混级,造成有机可乘。有些加工企业不具备机采棉的加工条件,也收购机采棉﹙收购价格低﹚,这其中势必有做假行为。因为籽棉收购混级,皮棉品 级一致性差,品质较低,这种形式下棉农未得到优棉优价的实惠,加工企业也未取得品级长度级差应得的利益。
五是工人操作技术水平低,管理欠 缺。近些年,各地区加工企业的加工方式都是对外承包,包加工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皮棉加工,企业已没有固定专业的加工操作人员,而承包加工人员大部分是招的季 节工,有的季节工从未挡过车,也未经培训就上岗,操作技术水平低,工人素质低,质量意识淡薄,人员变动较大。因为承包者与工人是以加工皮棉的产量来计算工 资,所以籽棉加工期间,承包者与工人只注重产量,不注重皮棉轧工质量。只要机器设备不停止运转,他们不会停机检修。由于对皮棉轧花质量不重视和对质量意识 的浅薄,设备该清理的,未及时清理,该检修的未检修,开快车,加工工艺未根据籽棉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局面。轧 工质量是构成棉花品级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各企业的籽棉收购和籽棉加工都是分别各自承包,各私人老板只管收购籽棉,承包加工的只负责把籽棉加工完,加工过 程中收购老板多。都想尽早的将自己的籽棉加工完。对皮棉质量要求不同,各行其是。因棉检技术力量不足和不被重视,车间皮棉加工与籽棉收购工作脱节,皮棉质 量检督工作已是一句空话。
北疆皮棉品质较低,总体是对籽棉和皮棉加工质量不重视,要提高皮棉品质,必须从源头开始抓起,加大质量意识的宣 传,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一试五定制度,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执法力度和大力宣传优棉优价的政策,通过提高皮棉品质,让棉农尝到优棉优价的实惠,让加工企业取得 品级长度级差应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