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图来看,自2010年9月以来,棉花价格一路飙升至32000元/吨左右,2011年3月份开始棉花价格却急剧下跌,*低时仅为152 0173 3840元/吨,棉花价格出现大幅回落。
由于棉花生产上的特点和在农产品中的地位,决定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无形”之手在调节棉花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平衡关系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这种生产特有的周期性波动,可用经济学上的“蛛网模型”理论来解释。按照“蛛网模型”理论,棉农普遍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棉花种植量,棉花价格则由根据上年棉花价格决定的棉花产量和当年的棉花消费量所决定。从长期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棉花价格波动属于发散型蛛网类型,这种情况下,棉花价格变动引起的棉花供给量的变动大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样,当棉花出现供过于求时,为使市场出清己有的供给量,要求价格按需求曲线下降,从而导致下一年的供给量减缩而出现供应短缺。棉花供应短缺又导致该年成交价格上升,进一步导致再下一年的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增加和该年价格更大幅度地下跌。因此,在棉花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一旦出现失衡状态,竞争机制不仅不能使其恢复均衡,而且会使价格和产销量的变动在时间序列中呈发散型,越来越偏离均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09和2010年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5754、4950和4850千公顷,导致棉花产量由749降至597万吨,由于2010年棉花产量的进一步萎缩,棉花价格一路飞涨。在2010年棉花价格高涨的普遍环境下,棉农也会相应地预期2011的价格同样高企,纷纷也增加了棉花的种植面积,导致2011年棉花产量大幅上涨。据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棉花产量预计将达740万吨,较去年增加18.6%。在棉花产量增长的同时,下游纺织厂的由于前期库存棉花的成本很高,而产品销售价格随着棉花价格一路下降,进而出现亏损,对棉花的需求反而减少,因此2011年3月份开始,棉花价格出现急剧下降。由蛛网模型理论可知,随着价格的下降,棉农根据当年的市场价格会减小棉花种植面积的大小,从而导致第二年棉花产量的下降,在棉花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第二年棉花价格会出现上升趋势。因此,在2011棉花价格出现下降的情况下,预计2012年棉花价格又会有所回升。
大幅下降的棉花价格让棉农种植收入下降,据测算,2011年每亩棉花的成本投入将接近1500元(其中人工成本1000元,物化及其他投入接近500元),棉花平均亩产250公斤左右,
对于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而言,一旦市场供需发生变化,囤积着前期高价购进棉花的企业将亏损严重,加上加工费用和贷款利息、保管费用等,销售成本更高。棉价的波动导致棉花市场回旋余地越来越小,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由于上市公司会定期披露财务数据,可通过查询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获取棉花企业的经营情况。现阶段,国内还没有专门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上市公司,与棉花行业相关的上市公司有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据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201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二季度由于棉浆粕、粘胶短丝行业市场低迷,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而原料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导致出现较大亏损。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出现了巨亏,其201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由于棉花由2010 年下半年棉花价格大幅上涨、棉纱随着棉价同步上涨并创历史新高后,新棉纺产品销售形成倒挂,在通胀和资金紧缩政策影响的压力下,棉纱滞销现象比较严重,引起严重亏损。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011年半年度报告也显示,棉花业务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4.83%。
湖北省棉花协会2011年7月对省内35家400型企业调查显示,19家企业亏损,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4.3%;9家企业保本,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5.7%,7家企业盈利,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0%。
进入新的棉花收购年度,棉花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仍没有得到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收购价格受到限制,依靠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企业交售储备棉必须严格执行19800元/吨的收储价格,但按此价格收购,企业根本没有利润,如按籽棉 1.3元/公斤,衣分38%,出籽率52%,短占皮13%,回收棉占皮4%,加工费800元/吨测算的3级籽棉收购加工成本为19285元/吨,以 19850元/吨公重送到收储库,则每吨有500元左右差价,综合考虑商品损耗、资本利息、仓储运输费用以及公检、交易等费用,企业交储肯定亏损。
(2) 收购资金短缺、成本增加,上年度棉花企业普遍亏损,使不少企业新年度在农发行贷款受限(湖北省140多家400型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中,今年只有95家企业可从农发行拿到贷款),而到其他商业银行贷款条件更为严格,并且利率一般上浮20-30%,部分企业无奈选择担保、典当或从其他民间渠道融资,资金成本费用更高。
(3) 经营利润空间*为狭窄,目前可供棉花企业选择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销售给用棉企业、期货交易、撮合交易和交给国家储备,看似可多选,其实每个市场的选择都很艰难。目前湖北省皮棉平均成本152 0173 3840元/吨(含加工费)左右,而当前现货价只有19200元/吨,再加上运费、利息和经营等费用,已现倒挂;期货和撮合交易的价格基本与国储价19800元/吨基本持平,且期货仓单质量要求高,无利可获,因此,企业棉花企业总纠结在收与不收之间,许多棉企特别是大型的棉花企业采取了谨慎收购的策略,棉企的收购态度进而影响了棉花经纪人的积*性,今年棉花经纪人的活跃度远不如上年,这也是棉花交售进度迟缓的另一个原因。
在现有的棉花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棉花收购加工及相关企业一半以上出现亏损,除了棉花价格的大幅波动的原因以外,棉花加工收购及相关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
1、有效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的能力差2004年中国棉花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标志着棉花市场体系走向完善和成熟,构建了现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桥梁,通过期现结合和保值避险,为中国涉棉企业规模化运营提供了平台和环境。然而,进入第7个年头以来,市场参与者仍多以套利者为主,绝大部分涉棉企业尚未学会使用期货市场工具为现货经营进行风险规避,随着近年来,棉花的价格波动幅度大增,棉花加工流通企业在棉花收购和销售中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加大。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的放开,从目前国内棉商的经营模式来看,一部分行业内领头企业能自如的运用期货工具规避风险,但是,仍有一大部分小规模经营的棉商棉贩仍停留在原始的囤货等待高价抛售的模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将自身完全暴露在市场大浪中,以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为代价来寻求稍纵即逝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利益上,企业将自己与客户置于对立的位置,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如今棉价大幅波动情况下,这种赌行情、急功近利的思想,致使自己陷入被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企业不会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锁住收益的弊端更加凸显。
2、经营模式单一、盈利能力差
从*上游的棉农采摘到*下游的棉纺厂,整个棉花加工流通过程有收购、加工、采购、仓储、物流、交易等多个环节。受资金的制约,各棉花企业都有相对独立的业务分工,传统的棉花流通行业主要业务是在采购和销售方面,一买一卖的传统商业观念下,企业经营模式非常单一,但是在目前行情下,棉花加工、流通甚至棉花消费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薄,而风险却越来越大。收入来源的单一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能力,也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抗风险的能力。以2010年为例,进入2010年棉花年度后,在气候原因减产和棉花需求持续存在缺口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上扬,对于棉花流通企业来说是喜忧参半,对于那些前期相对较低价格收购的籽棉,而且自身具有棉花收购加工能力的企业来讲,高价棉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利润空间;而对于那些完全简单从事买卖皮棉赚取价差的纯棉花贸易企业来说,水涨船高的
结合以上棉花流通行业的经营水平和发展现状,从企业的角度讲,要想做强做大,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改变小规模经营、业务模式单一、产业化程度低的现状,积*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开展积*有效的现代营销活动。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走产业化经营模式棉花产业化的根本目标是将棉花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连成一体,加强棉农、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之间的联合,逐步实现棉花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站在流通企业的角度,棉花产业链的联合可采用两种形式。
一是实行“农户+订单”模式所谓“农户+订单”模式,就是要与棉农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种植补贴、田间指导、种植保险‚“二次返还”等多种形式,稳定企业与棉农之间的生产关系,建立较稳定的优质棉生产、加工基地,从而提高棉花生产的组织化水平,降低棉农与企业双方的市场风险,使棉花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得到提高,实现棉农增收,企业增效,棉农、企业双赢。
其中“专业棉花合作社”模式就是值得借鉴的经营模式,即由棉花企业牵头棉农参与合作社,为实现棉花加工流通企业和棉农的双赢提供了全新的途径。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在传统的棉花生产和收购环节中增加了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参与,利用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订单农业”和“保底收购价”保证棉花的种植面积和棉农的收益,再通过棉花加工流通后的“二次返利”加强棉农对合作社的信任度和依赖度,从而保障企业获得稳定的棉花资源。
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银丰棉花)就是棉花产业化经营的典范,该公司坚持用“企业+基地+合作社+棉农”的模式实现农企双盈。
二是深化产业链,进行实体联合
在棉价大幅波动情况下,为分散风险,同时提高盈利能力,深化产业链,进行实体联合成为很多企业的**,所谓实体联合,即由棉花流通企业同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共同组建经营实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这种形式是实现棉花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紧密联合,从目前的行业内的经营模式来看,大多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规模化经营。
2、 构建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运作模式
棉花加工流通企业要做大作强,必须形成现货、期货两条腿走路的格局。在当前棉价大幅波动的现状下,引入期货套保工具显得有尤为重要,这将是我国棉花加工流通企业稳健发展,实现从“棉贩”到“棉商”转变的重要保障。2004年棉花期货品种开通以后,银丰棉花就开始设立期货部,开始尝试使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通过卖出棉花期货合约,锁定棉花出售价格与棉花销售利润;也可以通过现货销售与对冲期货合约相结合的方式,规避棉花现货销售可能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从而衔接期货、现货市场,充分回避价格波动风险,保障公司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大多能通过期货方式规避风险,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季度,棉花期货业务取得投资收益高达171.08万元。
3、 重视有效市场信息的获得
在棉花市场体制转轨之后,相当一部分棉花相关企业的经营观念没有完全跟上市场的变化,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搜集整理分析机制,以促进自身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提高。在经营上仍旧沿续一买一卖的单一方式,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的新的营销手段。对于棉花加工收购企业而言,棉花价格的频繁波动,收购单价和销售单价直接影响其流通经营。企业只有获得充分有效的市场信息,才能具有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选择*佳时机进行收购和销售,获得收益。所以,行业内企业应该加大重视市场信息的获取,通过中国棉花协会、棉花行业相关网站、期货公司、行业研究机构、棉花预警网络体系、加工厂和纺织厂等机构多渠道的了解市场*新动态。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人员,对市场信息进行快速搜集和分析处理,并作出快速反应,大大增强了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的灵敏度,有效把握收购和销售时机。
4、 加强联合合作,促进规模经营
目前国内棉花产业各环节仍是鱼龙混杂的局面,呈现多元化、分散化、小规模化的特点。棉花流通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走联合合作、促进规模经营的路子。一方面,要加强区内联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另一方面要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式的联合;此外,要针对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的新情况,加强国际业务合作,采取得力措施跻身国际市场,在棉花进出口业务上开拓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