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欧盟委员会发布2014年冬季经济预测报告,报告显示欧盟整体经济复苏基础日益稳固。2月24日,伊福研究所公布的对7000名经理的问卷结果显示,2013年2月,德国企业经理人指数连续4个月乐观,商业气候指数从110.6点上升至111.3点。德国联邦政府鉴于良好的国内经济形势,预测2014年的增长率为1.8%,而2013年仅为0.4%。逐步回暖的欧洲经济尤其是德国经济,增强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欧出口信心,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出口也呈回暖态势。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47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14年1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5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7%。“白标展”主办方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金融危机对欧洲纺织服装贸易格局影响深远,欧洲买家的贸易习惯和采购需求已发生不小的变化。中国企业拓展欧洲市场,应充分利用在欧洲当地举办的与产品题材契合的展会,通过参加展会,与买家面对面交流,以更好地把脉欧洲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将于7月8日~10日在德国柏林VelodromArena举行的第三届白标展,弥补了德国柏林时装周期间加工题材展会的空缺,为中国的ODM和OEM企业深耕欧洲市场创造了切入点。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近年,欧洲纺织服装贸易不景气。据欧洲纺织服装联盟及欧洲纺织服装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欧盟27个成员国的纺织品及服装营业额下跌了3.4%。在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欧洲纺织品服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动向。这些新动向对中欧纺织贸易影响深远,中国出口企业应引起重视。
**,欧债危机使欧盟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低价服装受青睐,平价服装店和网络销售逐步崛起。这使得欧洲纺织服装订单减少,价格下跌。而顾客对品质的要求却越来越苛刻。这些情况,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白标展上也得到反映。以前欧洲买家注重产品品质,现在则对价格也很敏感。而且在快时尚风潮的影响下,来自欧洲的订单越来越小、交期越来越短。
其次,订单向南亚、东南亚国家转移趋势明显。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买家为降低采购成本,将生产由中国转移到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这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所占份额逐渐下降。据相关数据,2011年中国纺织品、成衣在欧盟27国进口市场所占份额为41.2%,2012年所占份额为39.9%,2013年所占份额为38.5%。而且欧盟的订单转移到南亚、东南亚国家,有从服装订单向面、辅料订单延伸的趋势。尽管如此,中国依然是欧盟纺织品、成衣进口**大供应国。欧洲买家对中国加工的纺织服装产品有很高的评价和较强的依赖。欧盟采购决策者认为,南亚、东南亚国家还不具备中国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垂直组织生产能力,在原材料的可用性上,中国企业也更值得信赖。
另外,贸易环境发生变化。2012年10月底,欧盟公布新的普惠制方案,新方案2014年1月1日开始生效。中国虽然仍在普惠制受惠国之列,但由于中国输欧纺织品数量早已超出普惠制的“毕业”规定,自2006年起,中国输欧纺织品的关税优惠已被取消。但中国周边的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却作为*不发达国家,不仅能享受免关税待遇,而且还能享受欧盟普惠制原产地规则优惠待遇。中国多个竞争对手继续享受免关税待遇,这给中国企业带来更不利的竞争环境。
同时,近几年,欧盟加快与中国周边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或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步伐。如果欧盟与中国周边国家相继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竞争对手纺织品输欧免税问题会逐步被提上日程。届时,中国纺织服装对欧出口将面临更加不利的外部环境。
这些不利因素,都需要中国对欧出口企业积*应对。展会主办方负责人谈到,对欧出口,以前一单几万件,一年做几单就能滋润过日子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出口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欧洲市场的现状,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接单策略。出口企业要正视欧洲订单变小、变少的现实,提高操作高附加值订单的能力,以充分把握欧洲市场回暖带来的商机。
据展会主办方负责人透露,白标展定位于为欧洲买家提供贴牌加工为主要功能的专业展会,力求充分彰显中国展商在产品辅助设计、面料组织、优质加工、整体策划方面的供应优势。中国企业参加白标展,是与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加工供应机会的欧洲采购商对接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