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棉花行业一直是人们备受关注的话题,今年棉花行业质量、产量出现双下降,2016中央调减玉米产能,那么,棉花能迎来新发展吗?
目前国家粮食储备量已达到历史峰值,不仅政府财政压力巨大,而且严重影响了整条粮食产业链的持续健康运转。如何有效去库存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其中玉米问题*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棉花能否遏制面积减少的趋势,迎来发展“第二春”?
据报道,自2012年秋粮上市以来,我国三大主粮(玉米、小麦、稻谷)政策性库存持续大幅增加,到2015年9月底,三大主粮期末库存已达到2.3亿吨左右,其中单玉米库存就高达1.53亿吨。在12月26日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2016年将实现1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同时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玉米“去库存、调结构”的命运似乎与棉花关系紧密。在储备棉库存高企,价格弱势走低的形势下,新疆作为植棉重地,迫于现实效益问题不断调减种植面积,其中调减的面积多被种植玉米所替代。
据自治区农业厅了解,2015年新疆地方实际调减棉花种植面积479万亩,全区调减棉花面积中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饲草料、西甜瓜和甜菜为主,其中改种小麦94万亩,占实际调减面积的19.6%;改种玉米111万亩,占实际调减面积的23.2%,两者之和占比高达42.8%。当然内地亦如此,由于玉米耐旱、喜光热的生长特性与棉花有些类似,近两年内地消失的棉花被大量粮食作物代替,其中玉米*为明显,出现这一变化*重要原因就是植棉效益下降和农村劳动力缺失。
目前玉米临时收储价下跌,农户收益进一步下降。据消息,2013-2014年,东北各地玉米国家临时收储价格在2220-2260元/吨,2015年价格统一调整为2000元/吨。
有粮农表示,现在种植玉米的投入和产出基本持平,收益有限。虽然棉花市场价格较低,棉农收益也有限,但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下,棉农生产活动得到了一定保障。特别是新疆地区,亩均补贴在400-500元/亩,远高于粮食补贴。
然而内地补贴相对有限,多数保持在100-200元/亩。由于棉花种植成本高,尤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补贴可谓杯水车薪。
12月11日,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2016年国内棉花种植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内地和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仍然下降,但相比去年降幅有所减小。
2016年中央调减玉米产能是大势所趋,但在我国多数农产品库存过大的情况下(包括1000多万吨棉花库存),棉花想要抓住这一机会实现“第二春”仍有很大难度。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