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3年~2015年我国分别进口印度棉119.35万吨、82.28万吨、24.25万吨,占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28.76%、33.72%、16.47%。而2016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印度棉5.57万吨,仅占前7个月我国进口外棉总量的10.61%,印度棉在我国的市场份额迅速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2/2013~2015/2016年度,印度棉花的产量分别为620.5万吨、674.9万吨、642.3万吨、574.8万吨,整体呈现下滑的趋势,但2014/2015、2015/2016年度印度棉的出口量分别为91.4万吨、126.3万吨,出口量不降反升。印度棉正逐渐淡出中国用棉企业、贸易商的采购视野。
有贸易商认为,印度棉2016/2017年度保住10%的市场份额难度较大,一是因为印度棉报价过高,在全球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目前,印度国内S-6、J34的轧花厂出厂价仍高达86.90美分/磅、88.15美分/磅,大幅高于美棉、澳棉等产地棉花在远东主港的报价。二是因为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市场对印度棉的需求旺盛。
据USDA月报,2012/2013~2015/2016年度,印度棉花的消费量分别为473.6万吨、506.2万吨、533.4万吨、528万吨,棉花消费呈现阶梯式增长;而2015/2016年度巴基斯坦国内棉花产量、品质因天气原因均大幅下滑,再加上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及孟加拉国等国对印度棉的关注、采购升温,印度轧花厂和出口企业对我国市场的依赖度大幅下滑。此外,我国纺企40S及以上高支纱的占比上升,对低品质棉花需求下降。经过近几年产业升级、设备改造,C32S及以下支数棉纱在产品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一些阶段内或有变化),特别是精梳、紧密纺、赛络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M、SLM及以下等级的棉花采购明显下滑,高品质机采棉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
除了棉花需求的下滑,我国对印度棉纱的需求也在逐渐减弱。据调查,虽然8月中下旬印度期货纱、即期纱报价并没有明显下滑,纺纱厂、出口商挺价的意愿比较强,但港口保税纱、清关后进口棉纱的报价却不约而同的出现较大幅度下调,因纺纱厂报价严重偏离市场,我国贸易商询价和采购持续萎缩,除港口现货外,贸易商的操作受到大幅压缩。据统计,7月印度棉纱出口量仅为8.13万吨,出口额仅为2.37亿美元,同比下跌36%。
与外纱美元报价下滑形成呼应的是清关后外纱的人民币报价也全面回调,8月底,C21S A +、C32S A+印度品牌、大厂纱报价152 0173 3840元/吨~20200元/吨、21200元/吨~21500元/吨,较前期高点均下调了2000元/吨以上,一些囤C32S印度纱并以25000元/吨以上价格出货的贸易商清仓、回笼资金的压力较大。海关统计,2016年7月印度棉纱出口至我国的装运量为1.7万吨,而2015年同期高达6.6万吨,同比大幅下滑74.2%。
印度棉纱自3月份棉花价格大涨60%以来,不仅纺纱利润大幅下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在快速下滑。近几个月来,印度国内纺企面临原料成本高企、销售缓慢、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等压力,不仅一些较小的工厂停产或增加放假天数来减少损失,一些大厂也关闭了50%以上的产能,有的纱厂甚至放弃C32S及以下低支纱生产,转而只纺C40S及以上高支纱。此外,8月中下旬以后,抵港的进口棉纱都面临很大的亏损,如7月中下旬订购的C32S A+纱的价格普遍在2.95美元/公斤以上,清关人民币成本不低于23500元/吨,但目前国内市场价仅在21500元/吨左右,在我国失去其低价格优势。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