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包括 Gap、Macy(梅西百货)、Nordstrom(诺德斯特龙)在内的美国零售巨头都公布了营收下滑的境遇。众多服装零售行业似乎陷入了业绩下滑的挣扎当中 ~
而事态至此一大原因便是商家培养了用户 “打折才买” 的习惯。
Macy 为其销售额锐减找了很多原因,比如天气原因,客流量减少,交通原因等等~~ 这些原因当然有。但是当你走近他纽约先驱广场旗舰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家公司正在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
店铺看起来混乱无比,一点奢侈品购物体验的感觉都没有,仿佛给顾客一种深入菜市场的感觉,然那些背着Gucci来购物的顾客们不知所措 ~~
你会发现所有东西都在打折促销,让顾客条件反射地将眼球汇聚于此,要说*显眼的当属 “Last Act” 清仓活动(没错美国也这么玩)。公司因顾客流失而进行杂乱无序的打折,但这只会损失更多的顾客。那种高端顾客想要的购物体验荡然无存。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
J.Crew 算是还在努力保持其在顾客心中形象的公司,且一直在竭力思考如何让消费者愿意为溢价付钱。不过质量问题和设计对不起消费者也曾重伤过这家公司。清理了那些冗余的库存后也许能腾出新的空间,J.Crew 打算靠前 Madewell 设计师在今年秋季推出新款。
但在清理库存的过程中,J.Crew 已经为消费者留下了靠折扣吸引人的印象,重新设计就能重回高溢价么?
Banana Republic(Gap 旗下中高端品牌)在这方面更有经验。Gap 集团的 CEO Art Peck 曾经解释,对
当你开始收紧促销时,简直是在和消费者玩博弈,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优的解答。企业高管纷纷表示~这一季我们真的玩不起了,坦白地讲,我们已经看到了更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换句话说,Banana 很难拿出什么比促销更有效的手段。
促销逐渐培养了消费者期望获得 6-7 折的消费习惯,而降低这种期望的*佳途径便是制造出巨大潮流促使其买单,然后不断地培育其像快时尚消费一样为此花钱。
瑞惠证券董事总经理 Betty Chen 如此支招。
但问题的根源是这些公司的运营方式,与 Zara 为首的快时尚品牌截然不同,后者的供应链允许其对消费者喜好做出快速判断,并进行柔性生产。
ZARA 底下有 200 个设计师,这些设计师每年会在全世界各地飞、抄设计。完成设计后马上交托给工艺生产方小批量生产,空运到
而传统零售商很难做到这种模式。折扣上瘾已经成为 Nordstrom *棘手的事,它已经强行促销了一段时间,但即使如此也没能很好的刺激销售、摆脱库存困扰。
**定制、传统零售与快时尚相比,优势在于体验和质量更好。可一旦开始大举促销时便开始削弱品牌价值,杂乱的环境也进而把良好体验丢掉,Nordstrom 的联系总裁 Erik Nordstrom 也认同这一问题。
其实零售商应从购物体验上下功夫,而不是和各大电商拼价格 ~~ 反正小编就是这样觉得 ~~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