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络纺纱技术是一种具有合股效应的新型纺纱技术,很多纺纱厂都采用这种纺纱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但是,赛络纺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纤维损耗大、成纱细节多、用工多、改造费用大、织布后手感偏硬等问题。本期“技术看台”让我们分享一下广州大学、佛山齐明进纺织有限公司的经验。
赛络纺纱技术是一种具有合股效应的新型纺纱技术。其纺纱原理是将两根粗纱以一定的间距平行喂入到细纱机的牵伸区内同时被牵伸,经牵伸后的两根须条从前罗拉钳口处输出并被初步加捻呈单股纱线,然后两根单股纱线相互加捻合成一根赛络纱线。很多纺纱厂都采用这种纺纱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但是,赛络纺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纤维损耗大、成纱细节多、用工多、改造费用大、织布后手感偏硬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改变粗纱喂入方式入手,分别对粗纱交叉扭合和粗纱捻合两种粗纱喂入方式进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赛络纺成纱细节多产量低
赛络纱线具有特殊的结构风格,表面纤维排列紧密、毛羽少、强力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所织制成的织物整洁、回弹性较好,但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纤维损耗大,成纱细节多。由于两根粗纱平行喂入,间距较大,导致细纱加捻三角区大,捻度传递不良,尤其是捻度较小的品种会造成逃逸纤维多。相对于普通纺纱0.8%~1%的细纱风箱花率,赛络纺则高达1.6%~1.8%,纤维损耗大,生产成本高。同时,逃逸纤维也造成纱线细节较多,棉纱手感硬,应用受局限。由于传统赛络纺每根粗纱牵伸后的须条在加捻时先被加上一定捻度,然后汇集在一起再加捻成纱,单根纱条和复合纱所加的捻向相同,产生同向加捻现象,所以棉纱硬度较大,特别是一些化纤混纺品种更为明显。另外,纱线的同向加捻现象导致内部应力较大且不易消除。用于针织时,平纹布较易出现扭斜,起圈织物容易产生毛圈打扭、不平整等质量问题,所以传统赛络纺纱在针织物的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细号纱生产难度大,产量低。由于赛络纺细纱前罗拉钳口处的纤维须条被分成两部分,相对于传统纺纱,纺较细号品种时纤维须条更薄,容易断裂。同时两须条间距大,加捻三角区大,弱捻区纱条长,也增加了须条断裂的机会,若用强力较低的纤维纺纱,则生产过程中断头率高,致使生产中效率低、车速慢、产量低。纺相同品种时,赛络纺要比传统纺纱产量低达10%以上。
改造费用大,用工成本高。由于细纱工序所需粗纱增加一倍,细纱机上的吊锭和粗纱管成倍增加,每万锭改造费多达十几万元。粗纱数量的成倍增加,使挡车操作复杂化,看台难度增加,用工增多,而且品种翻改不方便,粗纱回丝多,原料损耗大。另外,细纱喇叭口横动动程小,胶辊磨损大,回磨周期短,损耗大,使生产费用增加。
交叉扭合喂入 成纱质量高毛羽稍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改变粗纱喂入方式入手,分别对粗纱交叉扭合和粗纱捻合两种粗纱喂入方式进行了尝试,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粗纱交叉扭合喂入就是将赛络纺两根平行喂入的粗纱,在细纱后牵伸区交叉扭合在一起后再喂入前区牵伸。两根粗纱在细纱后牵伸区扭合在一起后进入前牵伸区,到达中罗拉位置时,在压力的作用下,扭合在一起的粗纱条被压分为两根,但受后区扭合交叉点的控制,此时分开的两根粗纱间距很小,只有1~2毫米,比传统赛络纺5毫米以上的粗纱条间距明显减少。从前牵伸区至加捻三角区,两纱条一直保持小间距状态,故加捻三角区宽度、长度都明显减小,捻度容易传递,从前罗拉牵伸出来后的须条受捻回束缚较大,逃逸纤维少,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
与传统赛络纺相比,采用粗纱交叉扭合喂入方式的赛络纺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逃逸纤维较少,细纱吸风花率减少。成纱细节减少,条干水平也有所改善。实测采用粗纱交叉扭合喂入方式的JC/T60/4018.4tex赛络纱的吸风花率由传统赛络纺1.6%~1.8%减小到1.0%~1.2%。二是纺纱弱捻区变小,断头减少,纺纱速度提高。实践表明,采用粗纱交叉扭合喂入方式的赛络纺比传统赛络纺锭速可提高10%,而断头减少10%以上,由于捻度可适当降低,故总产量可提高12%以上,纺制纤维强力较低品种时更为明显。三是由于加捻三角区长度变短,单根须条预加捻作用减弱,削弱了成纱同向加捻现象,棉纱手感较为柔软,同时纱的内应力减小,改善了布面扭斜现象。四是两纱条间距缩小,细纱喇叭口横动动程可增大,胶辊磨损减少,回磨周期长,损耗也较小。
分别用传统纺粗纱单根喂入、赛络纺双根粗纱平行喂入和交叉扭合喂入3种方式纺制JC/T60/4018.4tex纱,其中粗纱交叉扭合喂入方式的扭合方向为Z向。对3种喂入方式的成纱质量进行比较。
由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赛络纺双根粗纱交叉扭合喂入方式与双根粗纱平行喂入方式相比,其成纱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两者都比传统单根粗纱喂入的成纱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粗纱交叉扭合喂入方式的赛络纺发挥了两根纱条并合对成纱粗细节的互相弥补作用。由于粗纱扭合后,加捻三角区两根粗纱须条的间距缩小,逃逸纤维减少,不仅改善了条干,而且对长片段条干等指标都有较明显改善。而这些指标对布面均匀度,特别对质量要求较高的针织单面平纹漂白布影响显著。从成纱毛羽看,扭合喂入较传统平行喂入稍有增加,主要是因为加捻三角区两根粗纱须条的间距缩小,对毛羽的包覆、裹挟作用有所减弱,但其3毫米有害毛羽数仍明显低于单根喂入的常规纱。从上面分析可知,采用粗纱交叉扭合喂入方式的赛络纱与传统赛络纱相比,具有逃逸纤维少、成纱细节和断头少、产量高、布面手感柔软、扭斜小、胶辊损耗少等优点。但其毛羽稍差,成纱股线风格有所减弱,强力也有所降低。与常规纱相比,具有条干好、毛羽少等优点,可适用于质量要求较高的针织用纱。
粗纱捻合喂入 设备不需改造用工少
粗纱捻合喂入是在粗纱工序先将两根粗纱并捻成一根粗纱,然后在细纱工序按传统单根粗纱喂入的方法来纺纱。由于捻合粗纱捻度小,结构上仍较松散,在细纱工序经后区牵伸的解捻作用和中罗拉压力下,粗纱在加捻三角区仍会分解为两根须条,但它们的间距更小,加捻三角区也相应小,细纱加捻过程中逃逸纤维更少,所以成纱细节少、条干好。另外,由于加捻过程中两纱条互相包覆,所以成纱毛羽也较少。
由于粗纱工序已将两根粗纱捻合在一起,因此,细纱工序粗纱的喂入方式与传统环锭纺一样,无需对细纱机纱架进行改造,挡车操作简单,看台能力增加,解决了生产用工多、改造费用大等问题。从成纱机理来看,粗纱捻合喂入与扭合喂入基本一样。因此,该种赛络纱不仅具有采用粗纱扭合喂入方式赛络纱的优点,而且在有些方面还更胜一筹。如由于粗纱条间距、细纱加捻三角区更小,所以逃逸纤维更少,实测细纱吸风花率只有0.8%~1%,成纱细节也更少,棉纱的手感更为柔软,布面扭斜更小,条干更好。
分别采用传统纺粗纱单根喂入、赛络纺双根粗纱交叉扭合喂入和捻合喂入3种方式纺制C/T75/2518.4tex纱,其中交叉扭喂入的扭合方向为Z向。对3种喂入方式成纱质量进行比较。
由数据对比可知,粗纱捻合喂入与粗纱交叉扭合喂入两种方式的成纱质量无论是条干CV值、常发性纱疵,还是长片段条干CV值、偏移率DR值都明显优于传统单根粗纱喂入方式。粗纱捻合喂入在各项指标上都优于粗纱交叉扭合喂入。其原因在于捻合喂入方式保持了赛络纺两根粗纱并合对粗细节的互相弥补作用,粗纱捻合后,在加捻三角区分解后的两根须条间距更小,有利于改善条干和常发性纱疵;由于逃逸纤维更少,有利于降低偏移率DR值;虽然其包覆效果比扭合喂入和传统平行喂入稍差,但纱线毛羽仍较常规纱明显减少。对于混纺纱来说,粗纱捻合喂入可使各纤维成分混和更均匀,混纺比更稳定,可减少单染布种因混纺比波动而造成的色差。因此,相比于其他赛络纺纱,采用粗纱捻合喂入方式的赛络纺细纱用工少,不需要设备改造,同时在产品质量、产量、生产成本和手感等方面也有优势。与常规纱相比,其具有条干好、混和均匀、毛羽少等优点,因此适用于质量要求较高的针织纱。
对于一般中细号纱来说,单根粗纱的定量控制在380tex以下、总定量控制在760tex以下为宜;粗纱捻系数的配置应比同号常规粗纱稍大一些。粗纱捻系数过小时粗纱条干会变差,过大则细纱难以正常牵伸。值得注意的是,当粗纱定量和捻系数都过大时,由于粗纱硬度较大,表面较光洁,在细纱工序粗纱退绕时易产生卷绕层松脱、飘粗纱现象。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注意避免这一问题。另外,因两根粗纱捻合后总定量大、捻度小,故粗纱锭速及前罗拉速度宜偏低掌握,否则会造成断头,难以顺利生产。落纱生头和断纱接头等操作也要小心,以免产生细节。细纱工序的摇架压力要适当加大,钳口隔距偏小掌握,胶辊直径以偏大掌握为宜。
实践结果表明,粗纱交叉扭合喂入和粗纱捻合喂入方式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赛络纺纱问题,但同时也存在成纱股线风格有所削弱、强力和毛羽指标改善程度有所降低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可根据产品的用途和质量要求,合理选择适当的粗纱喂入方式。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